青弋漁夫 作品

第四卷 轉戰中原_八百零六章 攻入聞喜上


  “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十幾萬人齊聲歌唱,這聲音彷彿能衝破雲霄。

  公元一六三三年初夏,闖王高迎祥的義軍已經發展到三十六營,十八萬大軍,他們轉戰山西南部的澤州,潞安府,平陽府,沁州,汾州各地,其勢大,不可擋,各地官兵紛紛敗退,或是堅守不出,或是不支投降,只有太原府一地在苦苦支撐,山西巡撫方孟亭率領麾下官兵堅守交城,祁縣,榆次,永寧州等地,將農民軍始終阻止在汾水下游,而最倒黴的是,本來山西地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畢竟在山西的最北邊就是大同府邊軍,也算是九邊精銳,侯拱極領宣大軍精銳兩萬人入衛遼東,一下子將大同軍的精兵全部抽調完了。而大同因為地處九邊,剩下的兵馬還要防備來自北邊的北虜,畢竟北虜的危險在朝廷看來是遠遠大於流賊的,所以大同軍只能象徵性的支援方孟亭三五千步卒,這些步卒進入太原府之後也是被方孟亭當做精兵看待,將他們佈置在汾州和太原府交接的縣城裡,這樣才能勉強阻止住高迎祥的攻勢,而太原府以南的廣大地區基本已經全部淪為了農民軍的地盤,高迎祥也開始了定點清除的行動,將所有阻擋起義軍道路的據點全部拔除,今天,高迎祥就集中主力猛攻聞喜縣。聞喜縣在平陽府境內,算是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的門戶,打下了聞喜縣,陝西和河南就暴露在起義軍的面前了。後面的夏縣和平陸縣對於起義軍來說不是問題,所以,打下聞喜就成為了高迎祥必須完成的目標。

  此刻,超過十五萬農民軍聚集在聞喜縣城下,高迎祥也算是戰術大家,他知道,自己麾下的起義軍雖然成分複雜,戰鬥力也參差不齊,但是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多,只要利用好這個優勢,不怕攻不下城來,以往這個方法那是屢試不爽,不過在聞喜縣,高迎祥算是遇到了硬骨頭,山西一帶的民風本來就比較彪悍,聞喜縣的縣令叫做王均策,年約四旬,一向是剛直不阿,愛護百姓,在聞喜縣當縣令期間,秉公執法,家無餘財,受到全縣人民的愛戴,大家都稱呼他為王青天,聞喜縣武風頗盛,不僅有衛所兵大約一個把總的兵力駐紮,在朝廷提議編練民團的情況下,王均策響應朝廷號召,還建立了五百多人的民團。這樣總兵力超過了一千人,這些民團也儘量向朝廷的正規軍看齊,所以武器裝備什麼的比起正規軍來說並不差。該有的都有,就是甲冑不全,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別說是民團,就算是衛所正規軍的頭盔和鎧甲都不是很齊全。

  流賊大舉南下,攻城拔寨,早在三天前,聞喜縣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把總阮成找到王均策商量,王均策表示堅決抵抗,阮成也是大同軍的老兵,調入聞喜縣之後升級成為衛所百戶,楊鶴成為三邊總督,對一些重點縣城兵力進行改制和調整,他又升為了把總。跳出了衛所的體系,並且從各地補充了一些青壯,將聞喜縣駐紮的士兵的能力做了一些相應的提升。所以聞喜縣的駐軍還是有不錯的戰鬥力的。而阮成久在邊軍,自然是一腔報國熱血,加上王均策這個剛正不阿的縣令,兩人一文一武當即決定,死守聞喜縣,並且派出快馬向陝西報信,希望三邊總督楊鶴能派兵救援,指望太原府肯定是不行了,且不說流賊正好卡在了太原府和聞喜縣之間,塘馬能不能將求援信送出去都是個問題。而就算是送到了,方孟亭手上還能有多少人馬分出來主動出擊,攻打流賊的後方呢?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楊鶴,如果陝西的兵馬能來援的話,就會減輕山西不少壓力,反正山西也算是楊鶴的管轄範圍,陝西的局勢平定了,山西又鬧起來了,摁下葫蘆起了瓢,楊鶴不可能坐視不理。大風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