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四卷 轉戰中原_七百二十三章 報紙計劃


  劉毅之所以感到高興,正是因為有了金聖嘆此人,新軍的輿論戰就算是打響了。這件事情劉毅已經在心中謀劃很久了,自從上次在遼東跟成康面談之後,劉毅就更加覺得新軍目前不僅僅是要加強軍隊建設,同時在道德上也要佔據制高點,也就是說,新軍目前需要進行大力宣傳,要讓大明的老百姓從其他的途徑知道關於這支軍隊的正面訊息。現在,大明的輿論當然是掌握在東林黨的手裡,他們等於是控制住了天下大部分的讀書人。古人常說的師出有名,師出無名。這個名分其實就是天下悠悠之口。如果天下百姓覺得你做的是對的,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支持你,如果大家覺得你是離經叛道,那麼就會有很多人反對你。

  這一點劉毅作為共和國的軍人在後世理解的更加深刻,後世在網絡世界裡有一群叫做鍵盤俠的人,他們喜歡在電腦背後指點江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猛噴別人,可是當有危難讓他們上的時候他們就會逃之夭夭。而偏偏是這些人喜歡在網絡上帶節奏,比如隨便截取一段警察抓小偷的視頻就在網上說警察打人了,而且從他截取的視頻來看確實是警察用警棍在打人,可是他就是不將小偷偷東西被警察發現的視頻放出來,這樣引起大家的誤會,從而覺得警察是亂打人。這是個人引導輿論,放到國家層面更是如此,西方記者總是利用一些惡意剪輯的視頻來攻擊共和國,比如明明是暴徒上街打砸搶,他們卻配發文字說是普通人反抗政府。如此種種在後世的世界上非常普遍。而劉毅既然來到了大明,就要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最起碼話不能都讓東林黨這幫噴子給說完了,自己也要有發言權,而且最好是自己的聲音比他們大才好。

  在大明,東林黨控制輿論往往都喜歡借用一樣東西,那就是朝廷刊發的邸報。“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四者皆用“報”字,可見它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邸報》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從上面情況可以得到證實。西方有不少人認為最早的報紙是羅馬帝國凱撒大帝在公元前五十九年所創建的《每日紀聞》,這是一種傳遞緊急軍情的官報,但是這種報紙的壽命不長,不久就停辦了。就辦報年代而言,中國的《邸報》出現在西漢初年公元前二世紀左右,比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大約要早一個世紀。

  而邸報在明代之前其實是官報的性質,也就是說,這種邸報的根本目的是加強朝廷和地方上的聯繫,在西漢時期,朝廷實行郡縣制,全國分成若干個郡,郡下再分若干個縣。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秦朝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但有史可依的中國最早的報紙,起源於唐朝的邸報。邸報是中國古代報紙的統稱,但這個稱呼出現,是從宋朝開始的。所以在明代之前,其實邸報只在官府之間進行流通,用現在的話說邸報就相當於現在政府的內參,只有**或者說一定級別的**才可以閱讀,這就是為什麼明代以前其實中國的民智尚未被開啟,人們總是會覺得古人愚昧無知,正是因為這種信息壟斷的結果,大部分的普通人,特別是廣大農村,根本不可能收到邸報,這也就導致了和外部信息的隔絕。所以信息落後,輿論就掌握在官員和讀書人的手裡,只有他們才能接觸到邸報,而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那麼閱讀邸報的人往往就會被他們的思維所引導,邸報就成了操縱百姓思想最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