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三卷 陳兵外海_三百六十一章 租借吳淞口上


  那日得到了成康這個謀主之後,第二天劉毅便啟程回去,因為公文尚未準備好,要想立刻帶成康走是不行的。回去之後,劉毅會上書南直隸兵部,讓他們令中軍都督府放人,反正現在五軍都督府已經變成了實質的兵部下屬機構,只要申用懋用印,中軍都督府不會有阻攔。正好同步實施的就是租借吳淞口的計劃,這兩樁事情劉毅準備親自去一趟南直隸兵部,畢竟這次吳淞口和中圩洲可不一樣。中圩洲當時不過是一塊荒地,而且屬於太平府這一府之地的管轄範圍內,而吳淞口的性質可是大大的不一樣。

  因曾為吳淞江入長江之口,所以得名吳淞口。是黃浦江與長江匯流處。東距長江口三十餘公里,北與崇明島、東與長興等島隔水對峙,扼長江主航道翼側,為南直隸的通海門戶。明洪武十九年設吳淞江守禦千戶所。嘉靖年間設總兵。後改吳淞水師,置戰船駐守。此後,在河口兩岸先後築有東、西炮臺,南石塘南、北炮臺和獅子林炮臺,置各種口徑火炮八十餘門。嘉靖三十二年俞大猷抗倭時曾在此地和倭寇爆發激戰,當時趁著夜色,從九州出發的倭寇五十餘艘戰船,近兩千名倭寇偷襲吳淞口炮臺,因守軍疏忽,直到倭寇大軍抵進才發現。幸好當時俞大猷換防蘇州府,正有三千俞家軍屯兵蘇州,求援信一到,俞大猷立刻點起三千兵馬和蘇州當地官兵民團一道,五千人殺奔吳淞口,硬是在那裡將倭寇給堵了回去,殺敵近千,可以說是一場不小的勝利。自那之後吳淞口便在俞大猷的建議下被建成了更加完備的軍事重地。常有駐軍三千人,並且可以得到蘇州府的及時支援。

  吳淞口的駐軍歸南京兵部直管,想要借用吳淞口碼頭給青弋軍的戰船停靠,那必須要經過南京兵部的同意才行,甚至要在朝廷兵部進行報備。所以這次必須劉毅親自出馬才行。

  崇禎四年正月初三,就在劉毅回去沒幾天之後,他已經準備好了行文,再次踏上去應天府的道路。兵部當然是輕車熟路,不一會就來到了內城的兵部門口。

  “我說怎麼早上喜鵲叫個不停呢,敢情是今天有貴客到來啊。”兵部衙門的守門人是個從九品的吏目,劉毅來來往往這麼多次,也是與他熟悉,別的不說,劉毅出手大方,自然受人歡迎。俗話說宰相門前九品官,別看這些守門的吏目官職低微,可是能力卻一點不小,他們知道很多衙門裡鮮為人知的事情,跟他們搞好關係能獲得很多旁人不知道的小道消息。

  兵部的守門吏目姓丁,也是軍戶出身,他老子就是南京兵部的吏目,後來老子死了這吏目的位子就給兒子接替了,大明軍中這樣子承父業的事情多了去了,一個從九品的吏目,芝麻綠豆的官,沒人在意。別看丁吏目是個看門人,可是這手上的油水可不少,南京兵部雖然比不上京師兵部,可畢竟也是陪都和整個江南的中樞啊,每天前來兵部求見的將領絡繹不絕,想讓丁吏目通稟一聲,少不得得拿點好處出來。劉毅出手大方,丁吏目自然是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