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二卷 鏖兵北地_二百三十章 到達左安門


  青弋軍趕到了。正是下午天氣最晴朗的時候,太陽高高的掛在天空中,**無雲,陽光就這麼筆直的照射在大地上,青弋軍戰士們的精鋼鱗甲反射著陽光,一片閃亮。手中的二八式火銃全部裝上了三稜刺刀,火銃扛在肩上,一片刺刀的叢林。黑黝黝的火銃散發出攝人的光芒。早有一個騎兵連的新軍騎兵撒出去充當前哨,偵查敵軍的動向,其實劉毅早在大戰開始之時就已經趕到了,只是他們一直隱藏在距離京師西南十里的密林之中,劉毅的想法是等到金兵大舉壓上跟明軍交戰成一團的時候再出擊,這樣敵軍來不及整隊,皇太極看見他們兵少一定只會派遣一到兩旗的兵馬前來攻打他們,這樣他們所受到的壓力就不會太大,劉毅有信心打一個漂亮仗,重創一下皇太極的兵馬,讓他們肉疼,報薩爾滸的一箭之仇。劉毅對京師是不陌生的,早在薩爾滸大戰結束之時他便到過京師,京師附近有丘陵,也有沼澤,總之地形條件比較複雜,廣渠門已經是打的一團糟,劉毅不想去摻和,所以劉毅將臨時戰場選擇在了左安門附近,地形空曠,又有一些起伏的丘陵可以依仗,正是一處決戰的理想場地。劉毅將戰場選擇在這裡其實也有一定的歷史情節,畢竟左安門大戰很有名,既然自己來到了大明,那麼左安門大戰就由自己和麾下的青弋軍來完成吧。

  此次出戰的兵馬一共是兩個民團千總營和正兵營,還有三百親衛,一共三千九百人。其中騎兵全部剝離出來形成七百二十人的騎兵大隊,剩下的士兵以連為單位,十五個火銃連在左安門的平原上列成了十五個雙排空心陣,每面三十人,半個總旗的兵力,這是以連隊為基本單位進行的戰術,所以小旗在這裡並沒有什麼用。

  劉毅選擇了一處丘陵高地,將整個青弋軍的軍部駐紮在這個高地上,同時將青弋軍的火炮全部集中在這個高地上,醫護兵紮起帳篷,設立了臨時的營地,醫護兵和輜重兵都是手持二八式建立了防線,還有三百精銳的劉毅親衛騎兵護衛在周圍,他們全部裝備二八式騎銃,腰間插著雙管手銃,還有袖裡箭,可以說武裝到了牙齒。

  青弋軍將隨軍的大車在營地周圍圍成一圈,這樣就臨時建立了大車構成的圍牆,即使有敵軍騎兵從其他地方偷襲營地,也很難攻破,整個青弋軍的軍陣就在左安門附近三里的地方,從城頭是可以清楚看見的,早就有士兵前去報告孫承宗,說是左安門外面來了一支奇怪的軍隊,只有三四千人,在城外兩三里的地方擺下了陣勢,看樣子幾乎全部都是步兵,他們好像準備硬抗建虜的騎兵。孫承宗聽聞驚訝非常,大明還有如此不怕死的軍隊?區區三四千人,還幾乎都是步兵,居然要和建虜北虜十幾萬騎兵對抗,這領兵的是誰,瘋子嗎?但即便如此,孫承宗還是不希望大明的任何一支兵馬白白的損失。孫興早就抬來了一頂軟轎,其實就是個太師椅插了兩跟抬棍,孫承宗坐上去,幾個力氣大的大漢將軍抬起來就沿著城牆直奔左安門方向。到了地方,孫承宗立刻下轎,拿起千里鏡就望去,發現這支兵馬果然如報信兵所說只有三四千人馬,平原上排列著十五個奇怪的空心方陣,每個陣不過百來人,每個方陣相隔一百餘步,而且他們是交錯排列,從千里鏡中看去,好像排列並沒有什麼規律,方陣的每一面分成兩排,兩排士兵前一排應該是半蹲的姿勢,後一排是站立著的。也看不清他們手裡拿的是什麼武器,好像是長矛,可是矛頭非常細長,反光刺眼,孫承宗就是看不清。又見到這支兵馬除了排列成十五個空心方陣以外,這十五個方陣背靠著一處丘陵高地,高地上竟然佈置著數十門大炮,孫承宗瞪大了眼睛,對著千里鏡想看的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