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一卷 發跡東南_一百三十四章 所見所聞下


  又有很多看起來年紀較大的男女,手上拿著掃帚簸箕,站在一旁。馮澄世不解其故,便對其中一個約莫五十餘歲的婦女問道:“大嬸,請問你們拿著掃帚簸箕是做什麼?”婦女看見馮澄世的打扮是個斯斯文文的書生,當下敬重起來,自從周之瀚主持義務教化工作以來,整個太平府對於教育這個事情是越發的重視起來,像馮澄世這種一看就是有學問的人在太平府是很受尊敬。特別是書院立下規矩,每人都要佩戴院徽。學生是白色小鐵牌,上面刻著自己的名字和年級。比如福松的牌子上就寫著,鄭福松低,四個字。而先生佩戴的是紅色的牌子,同樣寫著姓名和所教授的年級。

  佩戴紅牌子的先生在太平府擁有許多民間自發的特權,因為很多人的孩子都在書院讀書,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書院裡好好學習,將來出人投地,所以對書院先生們的尊敬都是落實在行動上的。比如有一次吳應賓想吃板鴨,便去街上採買,但是放學的時候忘了將胸牌取下,賣板鴨的老闆一看見紅色胸牌,雖然他不識字,不知道那是吳應賓三個字,但是肯定是城北書院的先生,自己的孩子說不定就在他的手下讀書。所以賣板鴨的老闆堅持不收吳應賓的錢。搞得吳應賓莫名其妙,自己也不認識這個老闆啊。老闆指指吳應賓的胸前,吳應賓低頭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老闆是因為自己先生的身份才如此客氣,末了老闆還對他小心翼翼的說:“先生,我噶小傢伙叫王小春,中年級的,要是在您那拐,您哈能照顧照顧啊,以後您到我這拉買板呃子,我都表錢,你要歡喜切,我天天帶你送。”(以上為太平府土話,應該不是很難懂。)

  這種事情在太平府到處都發生著,比如排隊買米,要是哪個先生被認出來了,排隊的人都會說道:“先生請。”然後自動的讓先生先買。雖然先生們也不願意這樣,可是難以抵擋民眾的熱情,教育這件事情在周之瀚,王嵩,阮星,阮輝,劉毅等人的大力宣傳下被提到了太平府民生第一要務,特別是青弋軍要徵召士子學生參軍的時候,更是掀起了一股熱潮,別的不說凡是能被選中進入青弋軍當教員的,一個月五兩銀子。這麼高的月薪難怪太平府的士子們人人振奮,紛紛都想將自己的有用之身投入軍營。

  所以當馮澄世開口問道這個大嬸的時候,大嬸甚至有些激動,自己的孫子在城北書院低年級,說不定這個先生就是自己孫子的師傅,大嬸的手都有些侷促的不知道放在哪裡,非常恭敬的說道:“回先生的話,俺們是這裡的保潔員,周大人在很多地方招募了年紀比較大的人去當保潔員,比如俺每隔一刻鐘就要和同伴一起對菜市進行清掃,周大人說經常除去不潔物有利於防止瘟疫,防止滋生蚊蠅,一個月府衙能給俺們半兩銀子。”

  馮澄世對這個大嬸如此恭敬的態度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聽到大嬸的回答更是有些震驚,在大明現在這個世道,特別是他是從福建過來的,那種天災之下人們易子而食的悲慘景象他是見過的,沒想到這裡竟然還有空進行衛生管理。著實讓人驚奇,這太平府著實有些讓人看不透了。讓他更驚訝的還在後面,他剛才在外面聽到裡面的叫賣聲就覺得好奇,這裡的物價好像非常便宜。所以他進去之後仔細的轉了一圈。沒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裡的物價竟然如此便宜,比如一石米只要一兩銀子,一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這比大明其他的地方的物價要便宜很多。(崇禎年間大明的物價飛漲,正常地方要四十文以上一斤豬肉,像是山西陝西豬肉竟然漲到一百八十文,當然米價也是飛漲。)

  其實這跟劉毅和總會的功勞是分不開的,本身蕪湖就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再加上劉毅和總會動用大量的力量發展民生,雖然是為他們創造利益,但是普通民眾在這其中也收穫了實惠,比如說以太平府一地的勞動力去工坊,製造總局,船廠,碼頭等等地方工作根本就不夠用,所以工人的薪水也比較高,前文也介紹過,甚至婦女的工錢都要超過自家男人。用現在的話說,這裡的人均gdp比大明其他地方要高很多,生活富足,各種生活物資被創造出來,利用系統化的生產方式生產的東西價格就會便宜。就好比前文說到的工坊流水線那樣。太平府的盜匪早就被清剿一空,沒有天災人禍,反映到糧食蔬菜方面就是產量頗豐。東西多了價格自然就便宜了。而且因為緊鄰長江,通過長江運輸,這裡的瓜果蔬菜種類也是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