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六十一章 燧發銃製成下(第2頁)

  “劉將軍,可別再叫我畢大人了,某現在沒有官身,不過一個山野村夫罷了,咱們還是直接去吧,看不到劉將軍所說的新鮮玩意,畢某寢食難安啊。”畢懋康道。

  “也罷,畢先生,那我們走吧,工坊就在江邊,離縣城不遠。”“好。”

  劉毅帶著畢懋康裡來到了蒸汽機工坊,宋應星出來迎接二人,劉毅對著宋應星和畢懋康互相介紹了對方。二人一見如故,很快便攀談起來,宋應星帶著畢懋康參觀了蒸汽機,將畢懋康震驚的合不攏嘴,當下就言此乃國之重器,應該大力推廣。

  然後劉毅又帶著他前往軍器所,向畢懋康介紹了魯超等人,畢懋康和他們一一見禮,畢懋康作為文官同時也是一個發明大家,在他的觀念裡工匠都是國家的技術人員,這些人應該得到尊重,而不是世俗上對他們輕視,畢懋康對他們很是尊敬,魯超他們感動萬分,引畢懋康為知己。

  畢懋康看到了燧發銃之後喜不自勝,把玩了好久。來到校場試射,發現確實存在劉毅所說的問題。當下答應劉毅,願意和魯超他們一起研究火銃,直至造出合格的燧發銃來。劉毅欣喜不已,當晚叫上宋應星和魯超他們還有各個軍匠,也邀請了王嵩等一幫官員為畢懋康接風洗塵。

  時間轉入了天啟六年十一月,宋應星已經成功的將蒸汽機應用到銃管的製造之上,劉毅將軍器局和蒸汽機工坊合併,上報周之翰並報到南京兵部張鶴鳴那裡,阮星也代表徽商總會入股,政商合作成立了一個大的機械工坊。劉毅命名為江南機器製造總局。任命宋應星為從八品主事,魯超為大匠,畢懋康不願接受張鶴鳴那邊閹黨的職務,劉毅再三挽留,畢懋康以平民身份成為顧問。

  火銃方面,十一月中旬,畢懋康終於製成了可靠的燧發銃,劉毅親自試銃,故障率降低到了百分之一,大約發射一百次才會有一次不響。畢懋康表示還能再改進,爭取將故障率降低到千分之一。

  十一月底十二月初,製造總局生產出新式燧發銃三百餘支,劉毅手下的兩個火銃連全面換裝新式火銃。因天啟六年是西洋曆法一六二六年,所以劉毅將新式火銃命名為二六式,並且定下規矩,以後如果有新式火銃製造出來,一律以西洋年份命名。

  十二月中旬製造總局加班加點生產出一批燧發手銃,手銃雖然射程只有三四十步,但是因為銃管短,製造起來比步銃要快的多,十天時間,製造總局開足馬力生產竟生產了四百餘支,劉毅給每個騎兵都配上兩隻手銃,所有的軍官也每人配上手銃一支。

  劉毅和阮星商議,明年的一二月份將製造總局的全部產能還給軍隊兩個月,工坊要開足馬力生產軍械,劉毅設想未來是讓更多的士兵可以裝備上手銃。另外劉毅讓魯超和畢懋康合作研發短管騎銃,射程只要能達到七八十步即可。騎銃和步銃的設計思路略有區別,騎銃的槍管要短一些方便攜帶,而且裝填要快,所以銃口的口徑要略大,這樣銃彈裝填的時候才比較省力,另外兼顧射擊穩定性,槍托要能充分抵肩,槍柄和護手要能充分握持。所以還需要一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