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 作品

第1369章.轉守為攻.


  ……

  ……

  還是根據吳三桂所提供的情報,興州境內的這場民亂之所以是迅速鬧大,也與薊鎮總兵張肅有著極大關係。

  在興州民亂爆發之初,張肅竟是毫無反應,遲遲沒有派兵鎮壓,所以這場民亂才會越鬧越大。

  若是張肅反應迅速一些,在民亂爆發之初就及時出手、掐滅星星之火,這場民亂根本就鬧不出太大動靜,也不會招致朝廷中樞的過多,更不會引發後續的一系列變故。

  薊鎮守軍固然是遠遠不如遼東邊軍與陝甘邊軍一般作戰經驗豐富,內部也沒有遼東鐵騎、關寧鐵騎這樣的當世強軍,但在九大邊鎮之中,薊鎮的裝備與兵源皆是最好,張肅本人也是一位勤於練兵的將領,鎮壓幾千亂民還是綽綽有餘的。

  最開始,趙俊臣收到興州民變的消息之後,並沒有直接把“周黨”認定為幕後主使,反而還一直暗中懷疑德慶皇帝與七皇子朱和堅的立場,也正是因為張肅的緣故。

  張肅與周尚景二人結有舊怨,趙俊臣完全無法想象他們二人會攜手合作針對自己。

  但現在,趙俊臣已經明白過來了,張肅之所以是在興州民亂之初無動於衷,完全是因為梁輔臣的緣故,所以才會坐視這場民變越鬧越大,就是想要趁機為趙俊臣添堵添亂,幫著梁輔臣雪恥報仇。

  簡而言之,張肅的所作所為,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深遠考慮,完全是出於一時衝動與一己私怨罷了!

  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趙俊臣自然是心中不屑。

  作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肩負著守衛京畿、制衡邊鎮之重任,卻全憑一時衝動與一己私怨做決定,張肅的這般表現完全是不合格的。

  所以,在趙俊臣看來,張肅就算再是如何忠誠、再是如何果斷、再是如何機警,也一定是不難對付。

  相較於梁輔臣,張肅要差遠了,也怪不得同樣是東宮舊人出身,但梁輔臣現在已是內閣次輔、世襲侯爵、還兼任著三邊總督之要職,而張肅就只能當一個薊鎮總兵了!

  尤其是目前局勢之下,張肅的忠誠、果斷、機警等等優點,反而是對趙俊臣更為有利。

  正如趙俊臣預想一般,聽到自己的出聲詢問之後,張肅雖然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雖然他很清楚趙俊臣這個問題的真實意圖,雖然他也不願意助長趙俊臣的囂張氣焰……

  但最終,張肅還是毫無猶豫的答道:“這種事情還用說?陛下的旨意是絕對正確的,不論是百姓不認同,還是百官不理解,皆一定要堅定奉旨做事!若是最終適得其反,那也是奉旨做事之人的能力不足,而不是陛下的旨意有錯誤!”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張肅對德慶皇帝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他這個時候甚至都不願意顧左右而言他、設法迴避問題,而是當場就給出了明確答桉。….不過,張肅還是留下了一處餘地,表示奉旨做事之人也會因為能力不足而鬧出亂子,依然是不願意幫助柳子岷完全撇清罪責。

  不過,“能力不足”與“罪大惡極”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差別的。

  事實上,趙俊臣也不認為自己僅憑几句詭辯就可以徹底扭轉局勢,他的這般表現就是為了展現強硬、鎮住局勢罷了。

  但有了張肅的這般表態之後,就足以是讓趙俊臣在興州境內立於不敗之地、進而是轉守為攻了!

  於是,趙俊臣當即是面現敬意,再次拱手道:“張總兵不愧是朝廷百官的第一忠臣!就是這個道理!這項農務改革新政,固然是出自於本閣的提議,但陛下當時也表達了支持態度,還頒佈聖旨制訂了相關政令,這件事情又豈能說是惡政、酷政?認為農務改革是惡政、是酷政的人,無疑是居心叵測,想要詆譭陛下的聖明!”

  隨著趙俊臣的話聲落下,以呂文升為首的一眾興州官員皆是面色大變,而張肅則是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

  趙俊臣完全不給別人留下插話機會,繼續說道:“陛下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農務改革一定要毫不動搖的繼續推行下去!張總兵肩負著守護京畿之重任,自然是消息靈通、很清楚廟堂中樞的近期動態,自從興州境內爆發民亂以來,就有大批官員紛紛表態,趁機抨擊農務改革新政,意圖一舉推翻這項政策,但陛下至始至終也沒有鬆口同意,反而是屢次表現出了維護之意……

  張總兵,既然你是滿朝百官之中的第一忠臣,至此關鍵時期,就絕對不能站錯隊伍,一定要認真揣摩陛下聖心、為陛下的雄心宏圖保駕護航才對!若是無意間阻礙了陛下的大計,為陛下招惹了更多麻煩……正所謂忠臣論跡不論心,又豈能還算一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