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 作品

第1021章.許慶彥的災難.


  ……

  ……

  當初,許慶彥根據趙俊臣的吩咐,護送著李勳的妻兒族人一路乘船南下,經由黃河與京杭運河,很快就抵達了蘇州。

  李勳與安南伯鄭家的關係,要比趙俊臣的預想之中更為密切,他們到了蘇州之後,並沒有經由陸路趕往福建,而是很快就聯繫到了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商行,就叫做鄭家商行。

  這家商行的幕後主人,自然是安南伯鄭家,一向是負責鄭家與內陸的走私生意。

  李家族人表明了身份之後,這家商行很快就給他們安排了一艘船艦,卻是直接乘船出海,也沒有前往李勳的老家福建,而是一路暢通無阻的向著臺灣而去。

  所以,許慶彥抵達臺灣的時間,要遠遠早於趙俊臣的推算。

  只不過,許慶彥從蘇州前往臺灣的過程,卻是不大光彩,甚至可以說是很丟人了。

  *

  鄭家商行的主事人名叫鄭明,乃是安南伯鄭芝龍之孫,也是鄭家目前掌權人鄭成功的三子,年紀大約是三十餘歲,看起來很是穩重幹練,此人能夠獨當一面、負責鄭家與內陸的走私事宜,顯然是鄭家的核心成員。

  鄭明見到李勳族人逃到自己這裡之後,思及到李家與鄭家的關係,心裡也很是重視,就親自動身護送。

  另一邊,許慶彥負責與安南伯鄭家聯繫,乃是趙俊臣第一次讓他獨當一面、擔當重任,許慶彥自然是心中極為重視,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漂漂亮亮的完成趙俊臣的交代。

  根據許慶彥的“樸實”價值觀——想要順利完成趙俊臣與安南伯鄭家的初次聯繫,就必須要讓安南伯鄭家的人重視自己才行;想要讓安南伯鄭家的人重視自己,就必須要讓安南伯鄭家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厲害、很有能力的人物——簡而言之,就是必須要吹牛才行!

  而且,許慶彥近年來深受趙俊臣的薰陶,腦子裡也多少有一些後世常識,比如說他很清楚“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而他留給安南伯鄭家的第一印象究竟是好是壞,很大程度上就要看鄭明對他的印象了。

  所以,自從許慶彥見到鄭明之後,就不放過任何吹噓的機會。

  在許慶彥的描述之中,趙俊臣固然是手段通天、權傾朝野,拳打廟堂中樞的權臣、腳踢北疆草原的韃子,朝野官商皆是俯首貼耳,就連周尚景也是退避三舍,朝廷這些年來的諸般政績,也盡是出於趙俊臣的主持與推行。

  至於他許慶彥,作為趙俊臣的心腹伴當,那自然也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趙俊臣的許多計劃,都是由他許慶彥負責完善與推行;趙俊臣的諸般機密,也全是由他許慶彥負責執行與維持;趙俊臣的龐大商業帝國,就是在他許慶彥手裡漸漸擴張到了今日規模;趙俊臣在陝甘三邊大戰蒙古聯軍的時候,他許慶彥那也是一馬當先、衝鋒在前,邊軍將士們對於他的武勇與韜略,皆是欽佩至極、五體投地……

  簡而言之,他許慶彥就是趙俊臣麾下的首席幕僚、最佳助力、以及最強武將……若是沒有了他許慶彥,趙俊臣的諸般成就只怕也要打個折扣。

  若說趙俊臣的權勢與能力在許慶彥的吹噓之中足足是膨脹了三五倍之多的話,那麼許慶彥吹噓自己的時候,就更加是信口開河、無邊無際了。

  *

  這一天,當鄭家船艦抵達了臺灣的東邊海域之際,許慶彥與鄭明二人正站在艦首位置聊天。

  主要是許慶彥負責吹牛,可謂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鄭明只是安靜傾聽,也會時不時的點頭讚歎幾句,愈發是助長了許慶彥的吹牛興致。

  別說,許慶彥這些年跟隨趙俊臣跑南跑北、歷經風波,心裡面確實是擁有許多為外人所不知的機密見聞,而且他口才極佳,也很懂得講故事的關竅,頗是有些說書人的天賦,這些故事從他嘴裡講訴出來也很是生動引人。https://

  趙俊臣一直想要把“評書人行會”交給他來負責,從某方面而言也算是人盡其用了。

  這一次,許慶彥向鄭明講訴了陝甘三邊小川河之戰的“真相”。

  “……三公子你可不知道,當時的戰場局勢是何等的危急!在我家趙閣老的佈置之下,朝廷大軍分別埋伏在小川河的南北兩岸,就想要等著蒙古聯軍渡河的時候前後夾擊,這樣就能迎來一場大勝!誰曾想,這般看似是穩勝無敗的佈置,竟是出現了變數!趙閣老他指揮著南岸大軍攻打蒙古聯軍的時候,埋伏在北岸的分兵竟是遲遲無法支援,後來才知道北岸那邊也出現了一支蒙古聯軍的分兵,拖住了北岸軍隊的步伐……

  這樣一來,就只能由南岸伏兵單獨與蒙古聯軍的主力作戰,兵力不佔優勢、計劃也出現了變數,很快就落於劣勢,將士們也是死傷慘重,說不定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到了那個時候,就要全盤皆輸了!

  危機之下,我家趙閣老卻是臨危不懼、擔當果斷,命人執起了主帥旗幟,竟是親自率領著親兵護衛衝入了戰場之中!我方將士看到趙閣老親自出戰之後,立刻是士氣大振,另一邊蒙古聯軍則是被主帥旗幟轉移了注意力,很快就分出兵力追殺我家趙大人,這樣就減輕了前線將士的壓力,戰場局勢也因此是漸漸扭轉了!

  三公子,我可不是在吹牛,這件事情是陝甘三邊數萬將士親眼所見的!我家趙閣老當時騎著汗血寶馬、手持爛銀長槍,在戰場上親自捅死了好幾十名蒙古韃子!而我當然也是不甘落後,就護在我家趙閣老的左側,與趙閣老他一同是在戰場上七進七出、殺了個痛快!死在我手上的蒙古韃子,那也有三五十個……

  隨後,我家大人見到自己已經吸引了蒙古人的分兵,就退守在雲巒山的山口,那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依然是與趙閣老並肩作戰,又殺了許多韃子,利用山勢地形足足是拖延了蒙古分兵一個多時辰,再等到朝廷大軍在主戰場上擊潰了韃子主力之後趕來支援,小川河之戰也終於是以朝廷的完勝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