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 作品

第九百一十章.京城震動(三).


  ……

  ……

  德慶皇帝向眾位閣老詢問意見之際,表情間滿是肅穆,讓人看不出任何態度偏向。

  顯然,德慶皇帝也尚未拿定主意,所以就任由眾位閣老暢所欲言了。

  另一邊,閣老們也紛紛陷入了沉思。

  朝廷出兵收復河套的事情,並沒有太多需要商議的地方,眾位閣老皆是明白德慶皇帝迫切想要藉助這件事確立自己青史地位的心思,如今也確實是朝廷收復河套的大好機會,自然是不會駁了德慶皇帝的高昂興致。

  但朝廷究竟應該如何封賞趙俊臣,卻是一件非常嚴肅的政治議題,會影響到往後許多年的朝廷格局變動,必須要德慶皇帝與諸位閣老認真討論才能做出決定。

  實際上,朝廷中樞也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畢竟趙俊臣早就已經是官居正二品的戶部尚書了,如今又立下了赫赫戰功,朝廷的封賞手段不外乎就是兩種,一是賜封爵位,二是入閣輔政。

  趙俊臣如果只是一位與朝廷各大派系毫無利益糾葛的老邁臣子,這件事情也同樣沒有任何需要商議的地方,一舉全殲蒙古十萬大軍的功勳,足以同時獲得兩種封賞,既是賜封爵位也是入閣輔政,也唯有這般嘉獎才可以表明朝廷的重視與慷慨。

  但趙俊臣的年紀實在太輕了,他與朝廷各大派系的關係也稱不上和睦,各位權臣大都不希望趙俊臣的權勢擴張太快,所以朝廷給予趙俊臣的封賞自然是不能太過豐厚。

  當然,朝廷給予趙俊臣的的封賞也不能太少,否則就必然會引來趙俊臣本人的強烈不滿——局勢發展到目前這一步,卻是任誰也不能忽視趙俊臣的態度了。

  或是賜封爵位,或是入閣輔政,這兩種封賞至少也要保證其中一個才行——這也是御書房內絕大多數人的心中判斷。

  這兩種封賞方法各有利弊。

  若是朝廷為趙俊臣賜封爵位的話,看似是華而不實,只是讓趙俊臣的地位愈加尊崇一些而已,但潛在影響卻是極為深遠。

  明朝的規矩是“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尋常明朝官員若想要封爵就必須要有顯赫軍功才行,像是于謙、王明陽這般文武雙全的千古名臣皆是可遇而不可求,自德慶皇帝登基以來,滿朝文官之中也唯有趙俊臣達到了封爵的標準。

  明朝爵位乃是超品官階,一旦是朝廷賜予趙俊臣爵位的話,趙俊臣就會擁有滿朝文官之中獨一份的殊榮,到時候就算是眾位閣老見到趙俊臣也要主動行禮問安,這必然會讓趙俊臣的威望大漲,說不定就會引發百官紛紛投效的局面。

  另一方面,若是讓趙俊臣入閣輔政的話,也必然會讓趙俊臣的權位大漲,從今往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干預朝廷政策走向,但任誰都知道趙俊臣早就有了閣老之實,左蘭山實際上就是趙俊臣的內閣代言人,朝廷諸般政策無論如何也繞不開趙俊臣,這般情況下讓趙俊臣升為閣臣也不會過多改變朝廷現有格局。

  更何況,趙俊臣若是入閣輔政的話,戶部尚書的位置也就空置了下來,對戶部的控制力必然會降低許多,這將是各大派系插手戶部的大好機會。

  這般綜合考慮之下,對於各派勢力而言,讓趙俊臣入閣輔政反而是更加容易接受一些。

  御書房內眾人盡皆是老奸巨猾、心思謹密之輩,卻是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利弊。

  *

  暗思之際,眾位閣老皆是沉默了片刻。

  然後,首輔沈常茂率先說道:“陛下聖明,蒙古諸部先是經歷了連年天災,如今又被趙俊臣全殲了十萬大軍,可謂是元氣大傷,正是我朝出兵收復河套的天賜良機!老臣也贊同朝廷應該即刻動員起來,調集人力物力趕往陝甘三邊,準備下一步的戰事!當然,這件事情理應交由梁閣老全權負責,趙大人他幸苦了這麼長時間,也確實是應該回京休息了!”

  “老臣附議!”

  “老臣也認為,朝廷應該趁機收復河套,以展現陛下之天威!”

  隨著沈常茂的話聲落下,眾位閣老也皆是表態贊同。

  此前,眾位閣老並不贊同梁輔臣瓜分趙俊臣的軍功,乃是擔心梁輔臣有了軍功之後會被德慶皇帝即刻召回京城、並且是順理成章的出任內閣首輔之位,到時候任誰也無法阻止德慶皇帝控制內閣的計劃了。

  但若是讓梁輔臣全權負責朝廷收復河套之事,今後只要是河套地區的局勢不能徹底平定,梁輔臣就遲遲不能回京,再等到梁輔臣徹底穩定了河套局勢、可以返回京城的時候,恐怕時間已是五六年之後了,朝廷格局亦是時過境遷,德慶皇帝也就錯失了控制內閣的機會。

  就這樣,各取所需之下,德慶皇帝與眾位閣老很快就議定了朝廷出兵收復河套的事情。

  然後,御書房內的君臣眾人開始商議朝廷封賞趙俊臣的事情。

  這一次,依然是沈常茂率先開口表態,緩緩道:“趙俊臣一舉全殲蒙古聯軍十萬兵馬之功績,必然會受到天下矚目,朝廷理應重賞於他……老臣認為,趙俊臣的理政能力不凡,這幾年主持戶部可謂是政績斐然,也是時候讓他入閣輔政了,老臣身為內閣首輔,也殷切希望內閣裡能多幾位像是趙大人這樣的青年才俊!”

  表態之際,沈常茂的表情間滿是激賞與欣慰之意,就好似趙俊臣是他親手提拔的傑出後進。

  然後,沈常茂的目光微微一閃,似乎是臨時想到了什麼,又補充道:“只是……趙俊臣的年紀終究是稍輕了些,經驗資歷也是略有不足,就這樣讓他直接入閣輔政似乎是有些拔苗助長,也會引來許多爭議!

  古語有云‘不歷州縣,不擬臺省’,又有言曰‘宰相必起於州部’,也正好趙俊臣缺乏治理地方的經驗,老臣認為朝廷不妨是先為他加封少傅以及翰林學士的銜職,既是表明朝廷的封賞與嘉獎之意,也是為他今後入閣輔政做出鋪墊,然後再把他派去一個容易出政績的地方擔任巡撫或者總督之位,就這樣歷練三五年時間,任滿一屆之後再讓他回京入閣,到時候他的資歷、年紀都會增漲不少,再是入閣輔政也就名正言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