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醬君 作品

第1212章 即將崩潰的經濟


  “這話還是晚個幾年再說,比較合適……”

  聽著記者嘴裡面的溢美之詞,于成龍哼了一聲,明顯不滿道。

  旋即,拂袖離開。

  而見他離開,旁邊的幾個官員,還有記者頓時懵了——這個於閻王還真是名不虛傳。

  這好好的,大夥都高興的場面,愣是被他搞砸了。

  在這樣的上司手底下做事,可真不是好事啊。

  不過,于成龍生氣,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因為于成龍深知,自己這個撫臺治下的百姓,馬上要蒙受一場災難。

  相比於那些個目光短淺之輩,在今天視察之際,看到了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的織機,和田間地頭,活躍著的農夫後,于成龍就意識到了問題之嚴重性。

  首先,那些個小農織出來的棉布,絲綢,他們是用不掉的——哪捨得用啊,小農織出來的布匹絲綢,除了用來自己使用,絕大多數都是要換成銀子,貼補家用的。

  而他們織出來的這玩意,如果擱在大順,那自然是能往外賣的出去。

  因為大順朝廷收這玩意當賦稅,大順的上層,也會穿這些絲綢棉布,消耗這些東西。

  但擱到大明朝就不一樣了,一是大明不收這玩意。

  二是,這玩意賣不出去。

  嗯,確實是賣不出去。

  因為但凡見識過華夏傳統織布機的人就知道,這種小織機他織出來的布,有一個特點,就是很狹窄——再大的小農就置辦不起了。

  效率還低。

  織出來的布,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有好有壞的——手工業就這樣,好的不一定多好,但壞的,一定不好。

  這玩意,擱在大順這個封閉的商業環境,還能夠生存下去。

  但到了大明朝,那還混個屁啊?

  就不可能有商人收這玩意。

  因為早在數年前,大工廠產出來的絲綢,棉布,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已經完爆了手工產出來的這些。

  市場上競爭不過的小農,只能放棄了女織,這一小農時代的特有經濟來源。

  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時大明工業絲綢棉布,取代小農的絲棉,那是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