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玉貓 作品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不改的劇情,蘇明哲的佈局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發。

 原本的一年一耕技術,漸漸跟不上各國的戰爭要求。

 隨著鐵器農具,和牛耕的技術出現,華北平原就原始的一年一耕,朝著兩年三耕轉變。

 所謂的兩年三耕,就是在搶種搶收的情況下,不間斷地進行‘禾一麥一豆’輪流種植技術。

 這些資料,在《呂氏春秋》中,都有提及。

 而兩年三耕的技術核心,又被稱為‘保墒抗旱’!

 ‘保墒防旱’,就是指解決水澇和乾旱的問題。

 這一技術將維持五六百年之久,直到隋唐時期,出現了‘漚肥’,以及曲轅犁等更先進的工具和耕作技術,這才把兩年三耕,發展到了一年兩耕。

 蘇明哲對漚肥和曲轅犁、水車等技術,都瞭如指掌,如今輕輕鬆鬆就拿了出來。

 其中漚肥的步驟,比較麻煩。

 不過,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總時長也只需要一個月就可以完成,若是在夏天,耗時會更短,只需要二十天左右。

 有了先進的漚肥技術,解決了田地中的營養問題。

 蘇明哲又找來幾名墨者,讓他們把水車、曲轅犁等新農具弄了出來。

 有了這些發明,蘇明哲就在自己的食邑泗水鄉,還有沛縣的官田,播種了五十餘萬畝地的冬小麥,進行實驗。

 不知不覺中,時間到了十月份。

 天寒地凍。

 蘇明哲又趁著河流枯水期,開始帶著百姓,興修水利,修建道路、修補城池等。

 在這種忙碌工作下。

 不知不覺中,半年時間過去了。

 轉眼到了第二年春三月,去年種下的冬小麥,此刻都開始抽穗。

 蘇明哲叫來本郡大小官員,前來‘考察’。

 由於加了漚肥的緣故,這五十萬畝冬小麥的產量預期,比往年的春小麥長勢還要健壯不少。

 五月份,冬小麥收割。

 每畝產量接近五石,這已經是肥沃良田的產量了。

 對於這些數據,蘇明哲都讓人整理出來,彙報給了公子扶蘇。

 扶蘇得知後,按照蘇明哲提供的技術,向始皇帝彙報。

 始皇帝得知消息後,立刻派人來泗川郡查探消息真假。

 在確認了消息準確後,始皇帝就按照舊例,先升蘇明哲為‘右庶長’,然後吩咐治粟內史鄭國派人前來泗川郡學習,然後把這種技術向天下各郡推廣。

 蘇明哲見到咸陽來使後,就把這幾年自己培養的少年招來。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

 一百多位少年齊聲恭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