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玉貓 作品

第六百七十八章 只有三百萬戶的大唐


這日。

蘇明哲在太極宮含元殿召集百官,開大朝會,準備把自己思考的幾個國策推行下去。

唐朝的大朝會,一個月一次,要麼在月初,要麼在月中。

這一次的大朝會在三月十五召開。

眾人上朝後,紛紛把分屬各自部門的事務,向皇帝稟報。

蘇明哲並不輕易發表意見,只是推給朝中三公九卿商議處理,表示了自己垂拱而治的態度。

古往今來,朝廷大臣們,就喜歡皇帝垂拱而治。

只有皇帝垂拱而治,這才代表國家進入了昌盛時代,也代表了朝政清明。

大臣們開口講的事情,還都挺繁雜。

比如說魏徵,一會說御史大夫的工作,一會稟報太子東宮的事情,一會又彙報少府的數據。

魏徵作為當朝丞相,竟然負責這麼多事,也是因為貞觀初年的一個奇葩現狀導致的。

貞觀初年,李世民命令房玄齡省並冗員,全國在冊官員只有六百多人,這就導致,很多官員都是身兼數職。

而地方政務基本上都交給當地門閥掌管了。

這裡面要說明兩件事。

首先,房玄齡省並冗員,全國在冊官員只有六百多人,不是說,這六百多官員就能把國家治好,而是因為能用的可靠官員就這麼多。

第二點,一個國家只有六百多官員,由此可以想象一下,大唐雖然號稱一統天下,實際上皇帝的話,在離開長安城以後,就需要門閥勢力來配合才能執行下去。

而之所以,在貞觀年間出現這些事情,主要還是因為中原動亂四百年,全國總人口也就是三百萬戶,一千多萬人罷了。

人口就這麼一點,還遍佈全國。

地廣人稀,就是目前大唐最大的特點。

想要治理地方,朝堂也只能依靠地方的門閥望族來完成。

為此,楊廣推行了科舉制,想要收繳寒門子弟為自己所用。

結果,這些寒門子弟自己不爭氣,稍微有些才能的,就紛紛投靠本地望族門閥。

而那些有大才能的,又對朝廷缺乏敬畏之心。

最終結果,就是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科舉取士,竟然只收到了二百零五人。

簡直成了笑話。

要知道,在明清時期,一次科舉,最低取士數量都是三百人。

換句話說,唐太宗在朝二十三年裡,取士的總數量還不如明清時期一次科舉取士的數量多。

在這種情況下,蘇明哲治理國政,也就沒想著要和那些門閥勢力對著幹。

等到眾位大臣議論完事情。

蘇明哲這才開口道:

“太子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孔穎達、顏師古、于志寧、杜正倫、魏徵等東宮署官,功不可沒。朕欲擴充國子監,收攏天下幼子授之以學,廣開民智,讓我大唐子民,人人如龍……”

國子監內,又分成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門。

這幾者差別,與學生的父輩、祖輩官爵身份有關。

其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分別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主要學習儒家經典。

律學、書學、算學,則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主要學習專門技術。

其中,國子學生員三百人,太學五百人,四門學一千三百人,律學五十人,書學、算學三十人。

看看國子監各個層次學生的數量,就知道這大唐被誰把控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