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76章 中場會談(四)


                 瓦爾特·馮·賴歇瑙元帥盯著退役少將卡爾·豪斯霍費爾教授,如果卡爾教授不是前少將,賴歇瑙元帥會斷定卡爾教授說的都是文人一廂情願的蠢話。

  既然對面的卡爾教授也曾經在戰火中出生入死,賴歇瑙沒有運用絲毫辭令,率直的問道:“教授,何銳的理由是什麼?”

  “有些人會認為,何銳是為了保住法國,以確保中國在歐洲的利益。我認為這是中國政府的立場與利益,卻不是何銳先生的立場。超國家的政治體系,到現在還沒出現過。而何銳先生提出的超國家政治體系,是為了解決各國之間的矛盾。以亞洲中日韓三國的煤鋼共同體為例,由於煤鋼共同體並不掌握在中國、日本、朝鮮三國的任何一個國家手中,作為工業基礎的鋼材數據,能讓三國都瞭解了各方的工業實力。軍事依靠工業,鋼材流向的透明度,先解決了安全互信。不存在各國懷疑對方軍事投資的目的。”

  賴歇瑙理解了卡爾教授講述的內容,所以他表達了反對意見,“中國的實力在三國中處於壓倒性優勢,所以這種安全互信可以實現。”

  卡爾教授擺擺手,“元帥的直覺與事實恰恰相反。正因為日本與朝鮮根本無力對抗中國,這兩國對於中國經濟、政治、軍事的影響不大,所以日本與朝鮮的安全互信反倒更脆弱。而歐洲的煤鋼共同體一旦建成,由於各國的力量差距有限,無法出現任何一個絕對優勢國家,參與國就可以將本國內部矛盾拿到這個超國家的協商體制內進行博弈。各國才有了通過協商解決問題的機制。

  如果德國尋求在歐洲煤鋼共同體內部的絕對領導權,這個組織就沒多少實際存在意義。各國之間的矛盾就無法解決,最終出現靠戰爭輸出國內的結果。”

  賴歇瑙元帥這次沒有直接反駁,但他明確的感受到何銳提出的解決方式完全屬於政治範疇,與德國軍國主義之間的巨大差距。如果賴歇瑙用軍人的立場去討論,註定談不下去。但是賴歇瑙短時間內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軍人思維,使用政治方式理解這種安排。

  卡爾教授此時反倒希望能夠讓賴歇瑙理解政治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他繼續解釋道:“法德兩國人民現在已經接受了一種命運,每隔幾十年,兩國的青年們就要走上戰場。運氣好的人活下來,繁衍子孫,等到下一次法德戰爭中,讓子孫們繼續互相廝殺。元帥,您不認為這種宿命很可悲麼?”

  賴歇瑙對此沒有感覺,所以沒有回答。幾百年來,法國強大的時候,就在柏林進進出出。德國強大的時候,就在巴黎進進出出。對於普魯士軍事貴族來說,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打贏對法的戰爭。至於自己是不是會死在戰爭中,普魯士軍事貴族家庭以及軍校教育,就是要消除他們對自己死亡的恐懼。至於為了戰爭會死多少人,更不在賴歇瑙的考慮之內。

  當然,這不意味著賴歇瑙本人就是個冷血無情之輩。作為接受過完備軍事教育的精英,軍校教育就要求賴歇瑙這樣的軍官對於軍隊的損失十分關注,並且根據國力,軍隊損失做出理性的判斷。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德軍雖然還佔領著法國北部很大的領土,卻決定投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