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13章 世界博弈(七)


                 1940年11月大選計票當天,羅斯福靜靜地坐在輪椅裡,他只覺得一會兒心中發虛,對自己第三個任期內必然爆發的戰爭感到擔憂,一會兒又覺得情緒激動,堅信自己能夠帶領美國走出北美,走向世界。/

  很快,羅斯福明白過來,自己情緒的變化源自心跳速度的變化。但羅斯福控制不住心情,因為羅斯福看到並不遙遠的未來,可怕的烏雲正來聚集,在烏雲背後,颶風每一天都在增強。

  美國民眾卻看不到這樣的未來,他們所看到的是西歐戰役結束後,德國並沒有繼續發動大規模陸地戰爭。中國的航母編隊完成撤僑任務,回到了中國。世界各國隨著法國的投降而安定下來。

  大多數美國民眾都認為,“美國決不能參與到歐洲人的骯髒戰爭中”。比較有點歷史知識的美國人將到現在為止的戰爭視為“第二次普法戰爭”,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羅斯福並不這麼看,他的內閣每一週都會彙報美國現在的軍事裝備生產進度。美國到現在已經擁有了7艘航母,14艘戰列艦。空軍從原本的3萬人擴編到30萬,有2.4萬架飛機,3萬名飛行員。在太平洋對面的東亞經濟共同體則有了6艘航母,9艘戰列艦。而美國與東亞聯盟的船臺上都在建造著新的航母與戰列艦。

  即便羅斯福沒有當選,只要美國完成了軍事裝備建造,美國也會在某一個時刻參戰。因為引發這場戰爭的危機根源並沒有被消除,世界經濟正被戰爭而割裂成了幾個版塊。即便戰爭結束了,各個國家都想在新的世界貿易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各國只能開戰。

  羅斯福很想讓美國人民理解到這點,如果美國人民理解了,羅斯福就能輕鬆擁有發動戰爭的權力。這樣,美國就可以在最有利美國的時間點發動戰爭。但這得羅斯福先連任成功才行。

  在太平洋對岸,何銳也讓秘書得到美國大選結果後立刻告訴自己。歷史已經變了,中國的工業化讓整個世界格局出現了巨大變化。即便沒有希特勒,中國也會發動戰爭。在當下局面中,羅斯福就成了一個有趣的變量。何銳覺得,如果沒有羅斯福,中國會更快擊敗美國。羅斯福的戰略眼光相當厲害,他能夠看明白世界的格局。而且羅斯福有著巨大的決心,他並不會畏懼戰爭。何銳相信,當局勢開始全面有利於中國的時候,羅斯福將毫不遲疑的宣戰。如果將羅斯福比作曹操,其他美國政客大概相當於袁紹的水平,遇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這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何銳正在處理著承認“自由法國運動”的文件。戴高樂為首的戰鬥派法軍已經抵達印度支那,他們的數量大概有7000人。與自由法國軍隊一起到印度支那的法國人還有7萬多人,其中大部分法國共產黨以及他們的家屬。

  中國政府不承認貝當政府,曾經的中國駐法大使館已經撤回國內。戴高樂這些人沒能拿到中國簽證,就只能到印度支那。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大約20萬得到了中國簽證的法國人進入中國境內。

  當這些人抵達中國後,經過仔細盤查,從中抓出了2萬多名持假證件進入中國的猶太人。這些假證件並非是假護照,而是各種假學歷證件以及各種推薦信。

  這些猶太人知道中國接收有專業能力的法國人,他們也很清楚,如果留在法國,會遭到納粹勢力的迫害。為了獲得前往中國的資格,這些猶太人發揮了造假能力,靠假學歷證書和假推薦信獲得了前往中國的資格。按照中國之前的安排,這些猶太人被安排去了西貢地區的猶太人居住區。

  何銳處理的都是這些大事,印度支那地區獨立的流程設計書也被送到了何銳面前。令何銳比較感興趣的不是這些,而是李潤石提交的每月印度支那地區與中國的貿易額度。

  中國接管印度支那地區後,立刻展開了基層工作。尤其是開始土改的準備工作。土改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過資產重組解決就業問題,在中國、日本、朝鮮、阿薩姆、上緬甸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流民遍地一定會導致國家治理的崩潰。導致流民遍地的原因往往都是人民失去了生產資料後失業了。不管是工業社會還是農業社會,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失業,社會矛盾立刻空前激化。戰爭就會爆發。

  雖然存在出現超大規模自然災害引發的大規模生產中斷而導致的失業,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還真的沒出現單純因為大規模自然災害而導致的亡國問題。相反,中國曆朝歷代基本都搞過大規模平分土地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提供就業機會。

  李潤石提供的交易數據令何銳很滿意,由於李潤石領導的管理部門用正常價格購買印度支那地區的商品,而且從中國購買了大量的商品以正常價格銷售,印度支那地區3600多萬人,即便每個成年人只買一件衣服,一家人買兩件鐵製農具,積少成多,也是不小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