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257章 長津湖(四)(第2頁)


之後把這些圖紙放進氨水燻櫃,加熱熏製,使其在幾小時內發生另一個階段的化學反應。最終變成大規模使用的藍圖。因為戰況緊急,圖紙處理採取最短流程。圖紙的味道真的讓部隊參謀們承受了很大的刺激。

但集團軍司令部命令抵達之後,參謀們感覺自己的辛勞終於有了相應的報償。快速確定的相關圖紙送到了軍部師部。

33軍參謀長熊守旦,看著低頭,眉頭微皺,也不知道是在思考,或者對這氣味不適,又或者兩者兼有。



就在33軍司令章宇以為參謀長還得多思考一會兒,熊守旦已經開口了,“各團行軍路線,我們允許他們迷路的比例有多高?”

一句話就讓軍長章宇等人暫時無法接受這思路。不過熊守旦參謀長繼續解釋道:“有些道路雖然從地圖上可以認為能夠通過,但實際情況並不在我們掌握之中。多路行軍,必然出現迷路問題。我認為集團軍司令部的命令,已經考慮了這樣的可能性,才提出出動兩個師,只到達一個團的要求。”

33軍司令員章宇理解了熊守旦參謀長的看法,就問後勤參謀,“我們的電臺還有多少?能配備到哪一級的部隊。”

後勤參謀拿起記錄本翻到那一頁,稍一心算就答道:“團級部隊都有自己的電臺。如果只留下最少的備用電臺,一個營配備兩臺電臺,一臺使用,一臺備用。18個營,將有9個營缺乏備用電臺。”

章宇想了想,很快做了決定,“通知各部隊出發,先出動的9個營給兩個電臺。另外,詢問飛艇部隊能否升空。,”

飛艇部隊在一戰時期已經被充分證明是一支投入產出極為不合算的部隊,東北空軍針對當下東北亞的各個軍隊的裝備實力,一開始就將飛艇定位於受限環境下有限使用的裝備。

所以東北軍飛艇設計的時候提出的標準,採用鋁骨架的硬質外殼,鋁製骨架的吊艙,充氫氣。星型發動機配合螺旋槳作為動力,飛行速度在高空5級風下,達到每小時6公里的直線速度。

這種參數在平原就是廢物,但是在望山跑死馬的山區,還有點價值。然而在凜冽的夜風中,飛艇部隊指揮官在電話中果斷告訴章宇,“軍長,根據在各山頭設立的風向儀風速儀提供的數據,現在刮的是北風,風速較高,飛艇部隊靠自己動力無法返航的幾率有42%。”

章宇知道這個數字是變動的,畢竟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刮什麼風。尤其是山區,風向更難確定。但此時真的需要有些空中指引,章宇一狠心,在已經開始發佈的出發命令的司令部內問道:“如果你們只需要在20公里航程內往返,安全往來的幾率有多少?”

電話那邊的飛艇部隊指揮官有些訝異,停了片刻後才答道:“我們計算一下,一會兒回電話。”

“我最多給你15分鐘,你們儘快報告。”章宇軍長說完,掛了電話。

放下電話,章宇對參謀命道:“聯絡留下正面作戰的2師,夜晚靠近日軍陣地的準備方案什麼時候做好?什麼時候通知到部隊?”

晚上19點29分,33軍1師3團1營第一個出發。各個排都攜帶了手搖夜晚行軍燈。那是一個單兵可以揹負的手搖發電機,在腰部位置加了一個可以向各個方向彎曲的探杆,探杆頭部有一個瓦數很小的燈泡,帶一個半球形燈罩。行軍過程中搖動發電機手柄,燈泡就可以亮起來。

這是33軍在夜行軍的時候開發出來的裝備,除了這種單兵揹負式的,還有一種是單兵手按式的。不過士兵們都不喜歡手按式的,這玩意雖然方便,可只要一小會,手指就會發酸。之後開發一種如同鉗子一樣握柄,帶彈簧自撐開的。就是說,發電的時候士兵只用捏,鉗子把手部分是靠彈簧力量自動復位。不過也不怎麼招人待見。因為這玩意用力更大,而且不好穩定位置。

只有軍官攜帶的戰場用的電池手電才大受歡迎。然而電池手電消耗的電池。也只有配備給軍官使用。

但不管是哪一種裝備,部隊快速整裝出發,帶著地圖與少量偵察兵嚮導,也10月已經開始寒冷的山區,向著日本駐朝鮮軍後方開始穿插。

此時,深秋的夜空一片澄清,夜色中星光點點,從山區看上去,無垠的夜空是那麼的浩瀚。

此時的關內大城內,普通民眾中大部分也沒有入睡。至於身份並不普通的人,更不可能睡覺。

10月9日下午18點,京城、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東北日報》的號外已經發了出來。甚至在廣州,一些與東北政府有合作的民間團體,也開始傳播東北政府最新戰報。

從10月7日上午開始,關內得知東北軍主動進攻日軍的人們都陷入到一種奇妙的無語狀態。不是這些人不想討論,而是大家不知道該討論什麼。

從28年前的甲午戰爭開始,中國面對日軍就一敗再敗。而日本在這28年中蒸蒸日上,眼看著就完全超過了中國。而且中國留學生前去日本的越來越多,對日本的現狀瞭解也多了起來。與日本的蓬勃向上相比,中國經歷了庚子事變八國聯軍侵華,又經歷了滿清倒臺,袁世凱稱帝的種種。凡是對當今時事還有些關心的人,普遍開始認為中國已經弱於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