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盾 作品

第65章 皇權不下鄉(第2頁)



    “前日提及對達賊用兵事宜,如今兵部可有計議?”經過半年的戰火洗禮,加上半個大明國土百姓的工匠支持,用無數錢糧堆積出來了一支全新裝備的軍隊。



    各種戰車經過幾次不大不小規模地戰鬥,已經對其戰術和武器運用進行了檢驗。大明需要再一次對也先進行一次正面交鋒,以徹底打破大明數十年來為韃靼、瓦剌壓制的心裡陰影。



    無論兀良哈還是哈密,都沒有引起也先的關注,這其中難免預示著什麼。是一個報信的都沒有?朱祁鈺可不信。



    遊牧民族長年處於各方勢力相愛相殺中,即便當年成吉思汗鐵木真也是經過了長達數十年征戰配合天時才統一的蒙古。鐵木真去世時四大汗國還相安無事,名義上遵從蒙古人的習俗承認守灶臺的拖雷為蒙古的汗。



    不過兩世,蒙哥折在南宋後四大汗國就開始分邊站隊,直到整個蒙古也不過是在黃金家族子孫的名義下承認脫脫不花汗。真承認假承認?反正蒙古如今有三大勢力,對明戰爭中三大勢力協同一致,一旦與大明處於和平局勢時,蒙古三大勢力都想把對方置於死地。



    在也先眼裡,自己才是蒙古大元中興的希望,脫脫不花汗不過是個傀儡而已。至於阿剌,那個首鼠兩端的小人遲早是要滅掉的。



    實力稍弱些的阿剌與也先的女婿脫脫不花汗又都想先幹掉也先這個想篡權奪政的小人,身為蒙古的貴族卻不想著捍衛黃金家族的榮耀,整天拿大汗當牽線木偶一般呼來別去。



    恐怕他們在對方眼裡,都是狡猾的狐狸與惡毒的野狗所生的沒足月的雜種而已。



    “回陛下,兵部所議,如今不如就由各軍仍舊駐紮京城四周,等待達賊進一步動向,以靜制動。”于謙並不主張主動出擊,只不過相對於其他朝臣而言會用拖字訣。先應承下來會做計劃,然後就一直在計劃與論證當中。稍拖一段時間就可以根據新的局勢提出對應手段,自然也就避免了主動出擊了。



    “以靜制動,防守反擊……”已經是景泰元年閏正月了,冰雪很快就會融化。而且從之前抓獲的間諜身上得到的情報,五月份也先就會捲土重來。



    “兵部為何不打算一鼓作氣,先將各部族逐一擊破,使也先無兵可召?”是宜靜還是宜動誰都說不清楚,沒有進一步的信息所有行動都是根據己方情況作出的。



    但是朱祁鈺還是想主動出擊,畢竟自己主動,爽不爽力度自己好把握。對方主動會是另一種感覺,也許會更爽,也許會一直吊著就差那麼點意思上不去。



    “啟稟陛下,塞北各部族間人心各異,各族並非盡數叛明。如果不論是否曲直一味剿殺,恐徹底失了民心,使牧民再無顧忌,一味與我為敵。”



    如果於謙說什麼天寒地凍的鬼話,朱祁鈺怕是要摔桌子。但是說到人心並不是完全與大明做對,這還真是不好反駁。



    封建王朝時期普通老百姓其實那麼多國家、民族的意識,更多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最實在。平日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誰會關心漢人當皇帝還是契丹人又或者女真人?



    有人當皇帝就要有人耕田、放牧,這是底層老百姓最簡單地想法。反正是跪下磕頭,換個主子而已,有什麼不同呢?



    既然如此,如果能給牧人一個好地生活環境,牧人們會接受一個漢人皇帝統治自己吧!想到這裡,朱祁鈺也暗暗點頭同意于謙的說法。



    “之前于謙準備將三大營重組成十個團營,是叫十團營吧?效果如何?”朱祁鈺轉而問起軍隊改組情況。



    “回陛下,尚在清退老殘軍士中。精壯可用之士已經另行編入十團營,只留老弱於三大營等待分批安置。”



    軍隊兵源徵召、老弱殘兵清退和戰死、失蹤官軍撫卹問題,需要時間一步步解決,但這些政策環環相扣。



    死難者撫卹足夠好,能夠做給活著的人看。如果英雄要流汗流血之後還要使全家、全族一起流淚,誰還願意衝鋒陷陣奮勇殺敵?



    老了、殘了,不能再上戰場了,也一定要安撫好,不能一遣了之。補償牛、馬、錢、糧是一方面,願意討份差使的只要還真能做,朝廷也要儘可能安排下去。



    所以兵部即要清退不能再打仗的軍士,還要與吏部甚至戶部協商解決各種補償、安置事宜,一時半會還真沒那麼快有效果。



    “雖是老弱病殘,也有很多臨戰經驗值得傳授給新人。不妨由吏部安排抽調官員……挑選北直隸所屬舉人、秀才往軍營行抄錄事,為清退老軍記錄征戰經驗。”老兵更懂得如何在戰場上存活下來,這些經驗對於新兵而言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