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金 作品

第361章大環境


    下午依舊是研討會,不過方彥再也沒有參與,其他人各抒己見,都說著自己的看法。

    這種會議,不少人都是人云亦云,但也有一些人說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方彥雖然聽著,也多少有些收穫。

    最起碼能看出眼下杏林界的一些現狀。

    “人都是自私的。”

    孫守文倒是和方彥越聊越是投機,一邊聽著其他人發言,一邊和方彥說著話。

    “無論是中醫也好,還是西醫也罷,無論當醫生的初衷是什麼,最終還是要先考慮自己,其實不少新派中醫,又何嘗不知道自己走偏了路,但是能賺錢,能有地位,那就足夠了。”

    說著孫守文搖了搖頭,禁不住嘆息:“其實,任何時候,想要推動行業發展,還是要有一顆初心的,一旦引進了資本,就只能向著利益出發了。”

    “孫老此言一語中的。”

    這一點方彥是絕對認可的。

    中醫發展到現在,能夠名垂青史,對中醫有著卓越貢獻的,其實都是比較淡泊名利的一批人。

    比如張仲景、孫思邈等。

    要知道,張仲景可是當過長沙太守的,那個時候,一郡太守,那可是相當了不起的了。

    都說,當官發財,莫入此門,雖然每個人都有私心,但是想要真正的革新中醫,就不能有著太強的功利心,這一點是必須的。

    其實方彥倒也不是完全反對革新中醫,反對與時俱進,時代在發展,社會在發展,周圍的環境也在發展,其實中醫是最講究人和自然的一門醫學。

    換句話說,中醫是最講究人的生存環境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化,中醫也確實需要與時俱進,不能故步自封。其實中醫從誕生之初到現在,本來就在不斷地完善,不斷地發展。

    從神農嘗百草,到中醫各流派之間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中醫也一直在順著歷史發展。

    中醫的器具也在不斷地變化,就說針灸用針,從最初的木針到現在的不鏽鋼針,這就是一種變化。

    中醫的外科從漢代開始,也在不斷地發展,唐宋時期出土的一些器械就能證明中醫外科的發展,甚至中醫已經有了開腹手術。

    像現在的一些急救手段,什麼心肺復甦之類的,放血療法,中醫早就有了,只不過因為現代醫學的普及,導致不少人都覺的某些手法是西醫首創的。

    其實現代醫學借鑑中醫的地方並不在少數。

    只不過,喊著與時俱進,創新中醫口號的,大多數人並不是真正的要中醫與時俱進,而是打著與時俱進的幌子罷了。

    其實也不需要看太遠,僅僅看眼前幾十年對待中醫的態度就能看出很多問題。

    最初現代醫學引進國內的時候,中醫直接被批判為封建迷信,抨擊中醫愚昧落後,那個時候,喊著消滅中醫的人甚至不在少數。

    到了現在,大力發展中醫藥,對待中醫的態度也逐漸發生變化。

    這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之所以如此,其實也和大環境有關,在那個溫飽都成問題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會去考慮什麼副作用,生了病只要有藥吃,能治好病,誰考慮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