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 作品

第313章 帝國


 大明帝國的外交政策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

 “敢戰方能言和!”

 “駕馭外藩,不可示之以謙,怵之以威則能畏懼.....”

 可以說這兩句話是整個大明帝國外交政策的縮影。

 但是這兩句話有個前提,那就是它不是對接壤大明帝國的那些周邊小國所說的。

 在面對武力不及自己,民族習性上相似,文化有共同點的東亞各國,大明帝國毫不猶豫的張開血盆大口,貪婪無度的吞併。

 可是在面對,並不接壤的,如帖木兒帝國那般幅員及其遼闊,東起北印度,西達幼發拉底河,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被抵裡海和鹹海的超大多民族帝國時,大明王朝才會用文中開始那兩句話作為外交政策。

 那麼大明王朝為什麼這麼重視帖木兒帝國呢?

 為什麼一面宣之於兵威,另一面又加強了雙方的貿易和文化往來呢?

 首先在傳統的中國對外觀念之中,大明帝國之前的歷代中國之中,除卻蒙古大帝國之外,其他歷代君主和臣子們,對於這樣的外夷總是不屑一顧。

 甚至官方史料中,只要提及外國,一律都是進貢的藩國。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超然的位置上,鮮少真正的利用平等對待的原則和對方友好相處,共同發展。

 當然傳統的中國王朝,對於外夷的富庶是嗤之以鼻的。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句,外交是國家利益的延伸。

 之所以重視帖木兒帝國,是因為大明帝國也不同於中國曆代守舊王朝,它更看重於實際的利益。

 要知道在當時,帖木兒帝國的撒馬爾罕,是西域絲綢之路上西邊最大的國際貿易城市。

 早在帖木兒帝國剛剛興起的時候,跟大明的帝國是有一段友好時期的。那時的帖木兒帝國專注於對西方征服,為了不雙線作戰,只能暫時對東方大國實行表面上的朝貢。

 但當帖木兒帝國征服西域各國,擊敗了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北印度奧斯曼,建立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之後。帖木兒自稱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便與大明帝國撕破了麵皮。

 不但斷絕了同大明帝國的貿易,甚至最大限度的破壞歐洲,通過克里木河,伏爾加下游,花剌子模和中國的貿易。

 大明王朝,重視帖木兒帝國就是重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