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沫笛 作品

第10-6章 編輯地形的力量

薔薇叢上,薔薇叢外,都有薇兒進行分工的作業,大工程的總目標是將水池編輯形成適合生命居住的地方,目前水池天體上還處於原始海洋和陸地,沒有任何的生物分子出現,但這樣物質豐富的水池,就像一塊掉在地上的肥肉,總有概率上的生命出現來品嚐。

 第一階段,策劃階段,技術組成立討論的項目很多,技術組的薇兒在項目外有時聊天聊著聊著就辯論起來,比如就以水池的陸地和海洋的面積規劃,大致分幾類。

 第一類,整塊大陸地和整塊大海洋的模式,陸地裡的高低地形自然能形成河流山谷,有利於後期大量的動植物聚集生長,資源豐富天然,而整大片海洋中,也適合不同深度的海洋生物生長,越大的陸地和海洋越能養出巨獸,還可以同時養兩種龍,東方龍和西方龍。

 第二類,區域塊狀的海洋和陸地,就是將陸地分散開來,分成位於水池面積上各個半徑距離的不同大陸,這樣能形成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氣候就能養出更多的生態系統,同時也能避開第一類的陸地被隕石墜落之類的一鍋端,採用第二類,能在各種災難來臨時將風險限制在少數幾塊的陸地和海洋上,受災難的地方也能在別的區塊的資源流動下快速恢復,能在水池天體的大後期形成生態城市,規則的區域劃分就已經是將水池天體當做是方塊培養皿了。

 第三類,多陸地島嶼衛星環繞型,就是大體分四個大陸塊,每個大陸塊周圍環繞若干大島嶼,每個大島嶼環繞若干小島嶼,這樣能在大後期之後的邁向星空的工程建設中形成行星的支架,大陸地就相當於主樑,周圍環繞小柱子,以此可以進行行星的運動控制的基礎建設,比起第一二類,前期沒法快速形成巨獸生物,中期稍微會有起色,後期的資源調配不如第二類,大後期的基本能和第二類持平,水池行星升階的遠期能進行快速迭代,是潛力最大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