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源中生 作品

第39章 福山戰後論功(一)

第39章 福山戰後論功(一)

 張鹿安隨著眾人來到了孫夼鎮西,站在土丘上,望著隔河相對的叛軍大營,叛軍大營戒備森嚴。

 第二次福山之戰到底打了個什麼名堂,雙方佔領區和之前沒有任何兩樣,都有損傷,只是損傷大小不一樣,叛軍再也無力東進,可是官軍就能再次西攻嗎?

 張鹿安不禁想起了兩天前的景象。

 當時叛軍被圍的高友成部本來面臨著滅頂之災,但是被其他幾路叛軍所救,叛軍芮成功所部還想打反擊,也被官軍擊敗。叛軍於是就退守在楊家店。耿仲明派遣的重炮隊也到達了楊家店。本來以為耿軍會再度反擊,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叛軍中的線國安和芮成功所部被調離,這樣叛軍就徹底失去了再度反擊的兵力和底氣。

 而官軍這邊取得了福山大捷,經過朱國梓戰後統計戰果:福山之戰共殲滅叛軍遊擊將軍吳進興以下2905人,其中陣斬2705人(包含被俘虜的明軍,被叛軍驅趕攻城,又被自己人給打死),俘虜200人;繳獲弗朗機炮20門,大將軍炮2門,湧珠炮3門,滅虜炮1門,虎蹲炮1門;繳獲火藥12石;戰馬59匹;鎧甲3副;鴛鴦戰襖580副;糧草10石。

 官軍方面:無將官死亡(百戶劉師吉犧牲在登州城外),損失官兵1400人,義勇陣亡1100人;彈藥損傷和武器損傷無算。

 這些實際上都是官府留下的,更多的繳獲物資都被山大王們給瓜分了。

 這在叛軍撤離的一剎那就決定了。

 叛軍剛撤,於七所號召而來各處山間豪傑們,就已經迫不及待了,滿世界尋找戰利品。朱國梓無奈,只得關上城門,防止這些山匪湧入。

 個別山匪因為戰利品的問題,還發生了拼殺打鬥,還好叛軍已經走遠,否則真的殺個回馬槍的話,到時候真的後果難料。

 官兵們看著眼熱,在城裡城外都開始了明搶行為,頓時一片大亂。惟由李仁全、王倓所部官兵、王來承所部義勇、還有於六於七的礦工子弟兵們未動。

 朱國梓只好命令王來承為監紀校尉,巡城內外,先安頓城內,命令百姓回家,先行宵禁,王來承斬殺了十餘個趁亂搶劫的官軍敗類,把人頭懸掛在城門頭以儆效尤。

 城外的山匪們不明真相,以為斬殺的是自己人,官軍不曾報恩,還想反攻倒算,頓時裹挾著戰利品,罵罵咧咧的一鬨而散。曹良臣等人如何勸說也無濟於事。

 張鹿安欲哭無淚,原本設想的趁勝反攻淪為泡影。這就是沒有紀律,隊伍內魚龍混雜,號令不一導致的。如果能夠擁有自己完全掌握的軍事力量就好了。大明朝廷就是個例子,大明朝廷對於周邊勢力,都是碾壓般的存在,就是因為內耗太嚴重,同袍們互相支援、互相扶助的少,而互相拆臺的多如牛毛,碰到意志力頑強的外族對手,就只能徒呼奈何了。

 於七、於六等人也無可奈何,畢竟不是自己的部屬,那些人能夠願意聽從號召來參戰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這下兩頭不是人,回頭還得向諸位山寨解釋清楚,賠不是。

 朱國梓戰後非常忙,畢竟要安排各方面的事宜,但還是抽出時間在晚上宴請了於七、曹良臣等人,表示一定會向當今聖上請功,云云。

 於七反應平淡,只說自己這是也是為了福山百姓而來,救民於水火之中,江湖兒女,行俠仗義,何足掛齒。而且自己尚在丁憂之中,暫時不考慮升官發財的事情。又順便把張鹿安給誇了一下,說自己的這個小師弟智慮超絕、膽識過人,關鍵還燒的一手好菜。

 後面一句話顯得有點多餘。

 但是朱國梓也並沒有特別在意,也是接口順著話音說道“尤其是鹿安小小年紀,竟然能夠手刃叛軍大將吳進興,真是一大功勞。本官定當秉明聖上,先因公封個武散官忠顯校尉之類,待過幾年後做個正式實職武官不在話下。”

 張鹿安一聽就特別頭大,這大明的武官誰敢做啊,拼死拼活,打了勝仗,那是文官們運籌帷幄,指揮得當;打了敗仗,那是自己輕敵冒進,驕兵悍將。

 於是趕緊謝絕“多謝縣太爺的一番好意,只是在下年齡尚小,之前還答應師傅,要去侍奉他老人家。而且本人更多的還是想往聖賢書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