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走開 作品

第302章 宋朝的那些事兒(二十八)

【說完了宋仁宗的仁,咱們來說說仁宗朝的問題吧!仁宗一朝,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三冗”問題,所謂“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費”。】

【首先“冗官”,就是說官員很多,宋仁宗的時期,宋朝中央內外屬官員的數量就突破萬人,達一萬七千人。】

【要知道在宋之前疆域遼闊的唐朝,其官員的數量鼎盛時期也才一萬七千三百餘人,而當時的北宋的疆土僅為唐疆域的二分之一,可官員的數量卻是與鼎盛的唐朝相當,由此可見宋朝“冗官”的嚴重性。】

官員這麼多?

宋之前的驚了一驚,有些敏感的帝王立刻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

官員如此之多,可真正有所作為的能有幾人?

趙匡胤也有所意識,可同時也有些扎心,他大宋的版本僅是唐朝的一半啊!且有宋一朝,都沒有開疆拓土啊!

這幫沒用的子孫後代!

【其次“冗兵”,就是兵士多,仁宗在位的時候,北宋的冗兵現象特別的嚴重,全國軍隊就達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其軍費支出更是佔全國賦稅十分之七。】

【最後“冗費”,就是錢花得多,仁宗朝各種祭祀活動、修建佛寺宮觀以及各種賞賜等等的開支都十分的多。】

說到冗兵,很多人都皺起了眉頭,他們不解,宋朝不是一味的屈辱求和嘛!要那麼多兵幹嘛!

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可宋朝皇帝的一貫作風,那就是一直養著兵,根本就用不著他們把!

況且就宋朝的那些兵,質量太差,養著根本沒有絲毫意義,既不能震懾敵國,又耗費軍需,養著幹嘛呢!

按照某些君王的性格,這種無用之兵,早就削了又削了。

宋朝很是沉默,尤其是仁宗一朝,很多貴族官員都想說天幕那都是胡說八道的,可他們不敢說。

趙禎苦笑,天幕可真的是一針見血,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這些問題的存在,可是變法真的很難。

神宗時期,王安石與趙頊對視一眼,堅定了變法的信念,這一次,誰阻攔都沒有用。

【所謂“三冗”問題歸根結底還就是錢的問題。“冗官”、“冗兵”、“冗費”所需的錢財,無疑是要掏空北宋的國庫。】

【仁宗陛下也是意識到這一點的,他也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這一點從他試圖變法便可看出。】

【只不過……仁宗陛下是仁君,而非明君啊!他仁厚,卻也優柔寡斷,在治國方面真的談不上有什麼卓越的表現,這一點從變法中也可窺見一二。】

趙禎抿唇,眸光暗淡,嘴唇蠕動,最終化為一聲嘆氣。

天幕真的是說的太對了!

他是想變法的,他想通過變法圖強,可是他也太優柔寡斷了,致使變法半途夭折。

【那一年,趙禎針對宋中期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及冗官、冗兵、冗費現象,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

【想法是好的,仁宗也是想有所作為的,可惜仁宗的性子太軟,變法沒能進行到底。】

【慶曆新政雖然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若是君臣一心,還是大有可為的,若仁宗陛下能夠堅定不移的支持新政,針除時弊,北宋的復興尚還是有可能的。】

【可惜啊,新政觸動了大多數貴族的利益,他們聯起手來抵抗,仁宗陛下那顆意欲改革的心便動搖了,於是乎,他放棄了新政,放棄了范仲淹,繼續去實行那迂腐的祖宗之法。】

趙匡胤扼腕,怎就放棄了呢?這趙禎是個好皇帝,可惜沒有魄力。

范仲淹嘆息,官家啊!你可放棄我,但不能放棄改革啊!

趙禎黯淡的眸光變的堅毅起來,改革是沒有錯的。

“范仲淹,你放大膽的去實施新政,誰要是阻攔,定罰不赦。”趙禎掃視群臣,頭一回在群臣面前挺起了胸膛。

他想挽救腐朽的大宋,那就從這次改革開始吧!

【從上種種,仁宗稱得上是一個明君嗎?他若明,目光便不會如此短見,就因為那些保守派的反對,就因為新政威脅到權貴階級的利益,放棄了。】

【試想一想,新政若得以實施,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於國而言,國家煥然一新,走向繁榮昌盛,於民而言,百姓的負擔少了,他們能夠更加的安居樂業。】

【可惜的是仁宗皇帝想不透徹啊!耳根子又軟,更沒有與廣大貴族為敵的魄力,他想做的註定做不成,他想要施行的新政註定以失敗告終。】

秦朝。

嬴政很贊同天幕的話,確實如此啊!這宋仁宗當不得明君。

自古以來,變法都是伴隨著鮮血的,因他的小仁,他註定成不了大器。

若換了他,那些老臣若不同意,貶,再敢興風作浪,殺!

只要他決定的事,誰也動搖不了,所以他能成為明君,他是千古一帝,宋仁宗就只能是仁宗,而非明君。

漢朝。

劉徹惋惜,他雖不太喜歡這種軟弱皇帝,但仁宗的仁也帶給他震撼了,所以他對他也挺惋惜的。

若他有點血性,區區保守派殺了便是,將新政進行到底,他也當是一代明君啊!

唐朝。

李世民談道:“可惜了!”

這是一位好皇帝,他對臣子,對百姓,那是真的好,就連他都自愧不如,但是他也是真的沒有魄力,優柔寡斷。

區區保守派就能阻了他的變法夢,更談何開疆拓土了?

怪不得有宋一朝都打不出什麼成績,疆域如此之小,被外敵欺辱,統一夢只能是夢。

宋朝。

趙匡胤自閉了,他不想看了,他這個弟弟的血肉裡就沒有鐵血兩字,連帶著他的子孫後代也沒有。

趙禎繼續沉默,他知道錯了,他會改的。

明朝。

朱元璋也感嘆著,他喜歡仁宗對百姓的好,生活在仁宗一朝的百姓當是幸福的,可他同樣瞧不起他的軟弱,作為帝王,有時候還是要強硬一點,該殺則殺。

那些無用的臣子思想守舊的臣子,要來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