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書海 作品

第43章 叔侄相見:吃了嗎?

調陳循巡撫南直隸,不是朱祁鎮心血來潮,而是他最近查看了近幾年江南各地的糧賦和田畝皇冊,他隱約的發現在商業逐漸發達的南直隸,很多肥沃的田地逐漸變成了桑田,而且江南各地的紡織作坊越來越多,但是朝廷的賦稅卻沒有增加,甚至還有所減少。

 朱祁鎮察覺到了這個不好的苗頭。按理說商業越發達,當地的經濟就會越興旺,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商業太發達反而並不是什麼好事,商業的發達讓原本種地的百姓都去城裡做工賺錢了,導致荒廢的土地越來越多,糧食產量一年不如一年。

 素有魚米之鄉的江南,現在反而要從湖北和廣東地區進口糧食。糧食是所有商業和工業的基礎,不論社會文明發展到任何程度,吃,才是最重要的。

 朱祁鎮是想發展商業,也想徵收商稅,但不是現在,現在大明的農業問題解決不好,其它的都是扯淡。

 農業是社會發展變革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商業和工業才會出現,農業水平的大發展可以極大的促進商品的流通,而以基礎農作物為商品的低級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會出現更高更高水平的商業行為,而更高水平的商業行為會進一步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社會才會有多餘的勞動力從事小商品經濟的發展。

 當社會對商品的需求量超過小商品經濟無法滿足時,必然要對生產方式進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大生產大機械的使用,這樣才出現工業生產的出現。這是全世界對經濟發展的一個共識,若是哪個國家想跳過某個過程那隻能是最後發展成一個三不像,幹啥啥不成,就像某象一樣。

 而南直隸商業的發展,卻給當地農業帶來了潛在的危機。熟知明末歷史的穿越貨們都知道,明末天災人禍不斷,作為朝廷賦稅重地的江南,卻因為天災和缺糧,居然要從湖南湖北和廣東江西等地買糧,簡直匪夷所思,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農業被過度的商業所擠壓,造成了有錢無糧的局面,空有一堆銀子銅錢,沒有吃的,一切都是扯淡。

 朱祁鎮要想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只能提前準備,這樣看似短期內抑制了商業的發展,但是長遠看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