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心齋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八章:虛偽的文明也能孕育美好


  “女媧頭領反思的非常深刻,但是我們部落也並不是完全沒有了這個禮樂教化,在民眾中間還是有的,畢竟我們先輩利用禮樂進行教化實行了許多年,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消除掉的。包括我們的部落長老們現在也都在平時進行,只不過沒有提升到制度層面加以保證了。”柏黃大匠說道。

  “嗯,是的,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影響是一個部落的最上層影響,想要一時半會就可以改變清洗掉,那是不可能的。”傲洪說道。

  “是的,之前我們十大王部落的教化之道有六,包括詩教、書教、禮教、樂教、刑法等,其中,以禮為教稱禮教,以樂為教稱樂教。十大王部落的人不僅是把樂作為娛樂的方式,更重視它對於教化民眾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講,我們把樂教放在比禮教還要高的位置。干戈之類,只是樂舞的外在形式而已,屬於樂之末節,樂舞的本質也不在此。所以,只是讓一幫小孩跳跳,叫作童者舞之。我們祖先行禮時要在地上鋪席子,跪坐在席子上。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像吃飯鋪席、陳列酒器和俎、排列籩豆,以及安排誰先誰後,都是禮的末節,把它交給工作人員有司去做就可以了。君子關注的是禮樂所要表達的靈魂。也就是人心的問題。用禮樂教化是和詩書教化一樣重要的。”柏黃大匠說道。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那麼聲、音、樂三者的區別是怎樣的呢?前面討論的時候,雖然有涉及但是我還是沒有聽明白,現在和我們再花一點點時間說清楚些,能有助於打開我們的思維層次。”傲洪問道。

  “好的,音樂的起源與人的心理活動、人的情感直接相關。正所謂,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樂為心生,是從心裡發出的,所以說情動於中。外界的某件事物,把人的心打動了,情感在心裡動起來,就會形於聲,就會情不自禁地發聲。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柏黃大匠說道,

  “哦,就是說,一個人的心被打動後,情萌動而形於言,但僅僅形於言,尚不能把內心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所以就會再嗟嘆之。如果還不足,就永歌之,永就是長,唱歌就是要把聲音拉長。如果永歌之還不足,就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投足而歌。這是人的情感的系列昇華,慢慢高漲,形成了各種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不是呀,柏黃大匠?”傲洪問道。

  “理解的非常好,傲洪長老進步的確實非常快。這裡說到的音樂有兩個層次,一是由於情動於中而形於聲,把內心的情用聲表達出來。聲是音樂的最低層次,動物都能感知,它非常單調,沒有層次,表達的方式也非常直白。人的感情非常豐富,聲的層次難以表達完全,所以要進一步提高表達能力,就需要音、樂。比如說,將一根81寸長的絲懸空地固定在木板上,彈撥它不同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宮、商、角、徵、羽等樂音,由此發現了七聲音階的奧秘。通過七聲音階來創作歌曲,賦予它調門和旋律,以此表達人的情感,不僅表現力大為豐富,而且有了審美價值,更能打動人心。所以,第二個層次叫音。”柏黃大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