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心齋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八章: 樂以治心 禮以制行


  “樂,就是快樂,就是高興,能夠讓人高興快樂的聲音就是音樂,是不是這個意思呀,柏黃大匠?”傲洪問道。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這個是一面。音樂也要悲哀之樂。所以從音分出來的樂,是通倫理的,人有倫理,而動物沒有倫理。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禽獸只懂得聲,只聽到各種聲音。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只懂音而達不到樂的層次,是眾庶,因為眾庶沒有機會接受樂這種教育,沒法選擇,所以只能在音的層次上,而不知還有更高層次的樂。唯君子唯能知樂,君子是有學問、有品味的好學不厭的乾健進取之人,他們懂樂。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如果連聲都不懂,那討論什麼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如果連音都不懂,那怎麼討論樂呢?”柏黃大匠說道。

  “哦,聲音也還有這麼多學問呀!聲是聲,音是音,樂是樂呀!我好像明白咱們這些祖先創造文字的奇妙了。聲音,是聲在前,音在後;音樂,是音在先,樂在後。這個就是表示由聲到音再到樂的發展進步的過程呀!”傲洪說道。

  柏黃大匠點頭回答道:“是的,所以說知樂,則幾於知禮矣。懂得樂,就差不多懂得禮了。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所以,看一個人的層次,只要聊上幾句話就能看得很清楚,就可知道他熱衷於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是不是有大格局,能不能成事業,如果只是隨性情,任慾望,沒有理性,那麼就很難做成事情。十大王時期的有道的君子是按照禮樂來生活的。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觀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賢不肖、君子小人,皆形於樂,不可隱匿。故曰:樂之為觀也深矣。”

  “我有些明白了。比如咱們聽人張嘴唱出的是高聲大吼的秦腔,就可知道那是西北的民風;如果是吳儂軟語,就可以知道是兩江一帶的。通過這些風氣,可以知道人們的志向,他們崇尚什麼,根據志向又可以知道德。所以一個社會的盛衰,一個人是賢還是不肖,是君子還是小人,只要聽聽音樂就能發現,那是隱藏不了的,而且可以瞭解得非常深。所以前面柏黃大匠說觀其樂可以知其政。只有情感而沒有理性的人只能懂得音,不能懂得樂。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實際上就是說普通平凡人多是依照感情行事的,他們能夠仗義疏財。而那些有知識的人都是冷靜理性的人,所以在處理事情上可能就讓人覺得缺乏感情。但是如果做事只依據私情,而不能依據公理,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因為違反規律。從這個角度來推到聲、音、樂也是一樣的,音是感性的情感,樂是理性的道理。”傲洪說道。大風小說網

  “傲洪長老理解的非常好呀,能夠舉一反三了,能夠推廣擴大了,進步的很神速啊!”柏黃大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