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阡 作品

第174章 問罪

曇謨最看見法上義憤填膺,便說:“師侄,此事不可莽撞。你師傅慧光師弟副統最近在忙什麼?昨天昭玄寺開會怎麼也沒見他呢?”

 剛才曇謨最提到的副統,是指北魏的僧官名稱。北魏對佛道的管理很早開始。

 道教方面寇謙之對天師道的改革後,天師道從民間宗教變成官方正統的宗教。對僧道的機構設置從道武帝就開始,一開始稱為道人統,中央的僧官機構,初稱監福曹。

 但自文成帝復興佛教後,對佛教更加崇重,因此佛教比道教更為興盛。至獻文帝時,道教已劃歸僧曹管理,統一改為沙門統,又稱為沙門都統。孝文帝時又將道觀稱為寺,遷都洛陽之前,孝文帝即詔令將京都城內的道壇遷至城南,名為崇虛寺。遷都後仍立道壇於南郊,並設壇主、道士、哥人等,滿額一百六人。

 孝文帝時沙門都統設大統一人,其副職稱都維那。州郡也設有沙門統和都維那,而縣只設維那。寺院則由上座、寺主、維那管理。後來又沙門統改稱昭玄寺,州郡縣的機構則稱沙門曹。昭玄寺,置大統一人,統一人,都維那三人,下邊置功曹、主簿員等。

 大統現為永寧寺的菩提流支,不過佛教界還是稱呼他為道希,這是他梵文法號的意譯。道希是北天竺人,於魏宣武帝永平初至洛陽,宣武帝下敕先安置於少林寺,與勒那摩提、佛陀扇多,歷時整整三年,至永平四年譯出《十地經論》,之後便名聲斐然,廣為傳播,並形成後來的南北兩大派系。菩提流支道法高深,尤其密宗法術上,當時獨步一時,無人可與抗衡。據說有一次他曾經誦咒使井水滿至井欄,用缽舀水盥洗,被人崇拜為神聖。他看到當時民風不淳,尚不具備推行密宗的條件,擔心世人為密宗法術所惑,不能領會掌握密宗的宗教精神,所以密而不傳。終南論道,佛陀推薦他為天下第一劍、中滄海,因他自知為西土之人不便加入中土劍俠榜,故中劍空缺,他又被推舉為四老之一。

 大統之下為統,也稱副統,原為勒那摩提,法名寶意,因多年前故去,現為他的弟子,也是跋陀的弟子,就是名噪一時的慧光法師,十地論南道系禪學開拓者,江湖人稱南嶽大俠。

 副統之下是都維那三人,是倆僧一道。僧家分洛陽內和洛陽外,外埠原來為現任少林方丈、被譽為蔥嶺以東禪學之最的僧稠,這個人更是了得,繼承了跋陀的禪法,獨步天下,被稱為震八方的中崑崙。魏孝明帝曾多次召請,僧稠皆乞求在山行道,現在移居嵩嶽寺弘法,留達摩祖師居住在少林。因僧稠不入京供職,其職暫由他的師弟慧育代理。

 負責洛陽內的都維那法名道寵,是菩提流支的真傳弟子,也是禪學北道系開拓人。他原來姓張名賓,為大儒熊安生的學生,將到壯年時出家為僧,後投入菩提流支門下,學習《十地經論》。地論開宗分南北兩大派系,菩提流支及弟子道寵從少林寺搬到永寧寺以一直居住洛陽為北宗,而勒那摩提及弟子慧光住於與少林寺為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