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就胖 作品

第82章 唯才是舉

建安十五年三月,漢丞相曹操於許都下令:“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啥意思呢?

 自古以來接受天命和中興國家的君主,哪一個不是得到了賢能之士,在他們的輔佐下一起治理國家的?這些賢能之士曾經都是不出里巷之人,所以能夠被君主發現拔擢,難道是因為運氣好碰上了?當然不是,那一定是君主求賢若渴拼命尋找的結果。當今天下,亂局未定,現在就是急於發現和提拔人才的時候啊。

 孔子說,孟公綽清心寡慾,在晉國的趙、魏家做家臣當表率很合適,但若去滕、薛這樣的小國幹實事,那他幹不了。所以說,如果國家用人只能從清廉高潔的人裡選擇,也就沒有齊桓公稱霸諸侯這事了。現在的世道,還會有穿著破衣服卻身懷救國之能的姜子牙嗎?還會有蒙受‘盜嫂受金’的汙名卻沒有遇到魏無知的陳平嗎?

 這就是你們這些下官的責任了。去尋找和發現那些有才幹卻被埋沒了的人才,把他們都推薦給我。只要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我就能大膽啟用。

 曹操的這一篇求賢令可謂震動天下。要知道漢王朝以孝治天下,自高帝劉邦以下,所有的皇帝諡號裡都有一個孝字。選拔官員更是非孝廉不用。

 這套東西聽著挺好,可實際推薦上來的卻不乏有名無實、尸位素餐之人。民間戲稱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現在曹操公開與沿用了數百年的選拔制度叫板,明白告訴大家我只看才幹不論其他,這樣的魄力幾人能有?

 若非如此,曹操怎能在漢末眾多地方實力派中脫穎而出,最終掌握最高國家權力?

 令文傳到公安的時候,劉禪剛剛做好離開的準備,正琢磨給怎麼給老爹留個消息,省的他著急上火。

 拿著孔明特意命人留抄的一份求賢令,劉禪看過感慨良多。

 唯才是舉他當然知道,但身處局中再來通篇閱讀,感受和震撼卻非同一般。

 曹操遭遇赤壁之敗,錯失統一的機會。看來他是痛定思痛,開始長遠佈局了。集團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曹操率先對人才下手,如果漠視不顧,結果可想而知。

 只要是好東西,別人能搞,我們也要搞;別人不搞,我們還要搞。

 看來自己必須得做點什麼。這一趟北渡,格局還是應該放得大一些才行。

 想到此,提筆留書一封。

 “父親大人垂鑑:

 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親親之愛,人所共有。求生之能,人所共存。當陽之役,家姊落難。以身為餌,引曹純虎豹之兵;不顧兇惡,救阿斗襁褓之命。母親涕零,終日不輟,弟亦感嘆,每自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