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喵嗚 作品

第184章 土地問題


   “青州的莊稼,為何不容易種植?”

   楊昭還是第一次聽到,關於青州農業的問題。

   李儒說道:“我曾瞭解過,好像是這裡的土壤不行。”

   土壤?

   楊昭想了一會,突然想起這裡是華北平原,後世地理課上,老師似乎提到過,在華北平原,有部分鹽鹼地,土地相對貧瘠,不怎麼適合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

   只能種植一些,耐鹽鹼的糧食作物,比如高粱等。

   楊昭終於明白,為何城外的田地裡,農作物是以高粱居多,原來被土壤限制了。

   古代對土地的改造技術不怎麼好,肥料等東西,完全沒有,全靠古人摸索出來的經驗,利用各種方法儘可能地改良土壤,或者適應鹽鹼地的情況。

   古人對鹽鹼地的治理,方法一般是開溝排鹽、淤灌壓鹽和種稻洗鹽等。

   開溝排鹽,在北海比較常見。

   楊昭攻打黃巾的時候,在外面經常可以看到那些溝渠,這個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洗去泥土裡面的鹽分,早在《呂氏春秋》就有記載。

   淤灌壓鹽和種稻洗鹽,暫時還沒看到,楊昭也不清楚,這個時候的北方,流不流行種水稻,或者適不適合種植水稻。

   只是一種方法,來治理鹽鹼地,肯定不行。

   現在沒有化肥,有機肥又不懂如何利用,莊稼的收成會比較低。

   “青州的土壤,的確不太行。”

   楊昭微微皺起眉頭。

   他開始自我懷疑,其實不應該選擇從青州開始,這裡有限制農業的條件,不過鹽鹼地方面,還是可以治理,道:“我們回去找文和商量該怎麼做。”

   回到衙署。

   賈詡很快來了,聽到想要屯田,但有土壤的限制,也皺起眉頭,一會後說道:“按照北海原有的方法耕種,就算大量屯田,能收上來的糧食也不會很多。”

   古代裡面,特別是亂世,糧食最重要。

   一旦開始大規模的打仗,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到時候還會出現通貨膨脹,糧價高了,錢越來越不值錢,更買不起糧食。

   “我認為徵兵可以繼續,我們現在的糧食,還能支持徵兵。”

   楊昭對於兵力比較依賴,軍費的支出不會減少,有兵了才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