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勢 作品

第六章 積蓄實力

    宋寧請求張肅向縣令進言,於城外搭設帳篷,讓災民可以暫時棲身,並從災民中選拔得力人員,管理災民秩序。同時開設粥棚,每日施粥救濟,劃分區域,注意清潔衛生,防止疫情動亂。

    然而,卻被張肅拒絕了。

    不僅拒絕,張肅更是嚴厲地批評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賑災救民那是縣令的事,和你有什麼關係?你我不要多事。更何況,此次災民眾多,又豈是那麼好安置的?且不說我們縣有沒有這個能力,就算有,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縣令大人也不會做的,要是一個不好惹出什麼亂子來到時怎麼辦?”

    “可是。”宋寧道:“難道我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城外的災民一個個活活餓死嗎?”

    張肅道:“不然還能怎樣?時局一年比一年壞,哪一年沒有餓死幾百上千人?我們能保證自己不餓死就算不錯了,哪管得了別人的死活?更何況這些還是從北邊逃過來的難民,並非本地的鄉民。就算我前去進言,王縣令也不會聽的。不過,雖然官府不會出面開倉放糧,我們卻可以張家的名義在城外開設粥棚,施捨些稀粥以賺取名聲。只是,開設粥棚意思一下就行了,不能超過縣中的其他大戶,而且家裡的糧食也得囤積起來,不能都拿了出去施捨他人。我們張家實力有限,每天施捨個一百份稀粥就夠了。知道了嗎?”

    宋寧聞言不由默然,當即點頭沒有再勸說。因為張肅有一句話說出了官員們的真實尿性:“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當然,這只是文雅的說法,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是我職責範圍內的事,我才懶得搭理。

    這些災民是北方來的,與他們無關,所以大多數地方官員都是和張肅一樣的想法,根本就不會救濟和安置災民,大多隻會不聞不問,將災民驅趕出城了事。

    可憐宋寧只是縣中一小吏,根本改變不了什麼。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量多救下幾個人。

    正是感受到這種無力,宋寧心中才更加憂慮,更加憤怒!放眼帝國,對待越來越嚴重的形勢,這些上位者們,這些所謂的帝國“精英”們竟都是這種態度,這天下如何能不亂?這帝國如何能不亡?

    十一月,膠東之亂被朝廷平定。張巖松授首,膠東當地的官員,也被清洗了一遍。朝廷免除膠東三年賦稅。膠東之亂遂平。

    然而,從北方逃難來的災民卻並沒有減少多少,每天,仍有許多人因為沒有吃的而活活餓死。

    宋寧想救,然而,災民實在太多了,他救得了一個,救不了成百上千。即使他將妻子的嫁妝全部獻出去,也不過杯水車薪罷了。

    張肅等人對待災民的態度讓宋寧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大蘇帝國的危機。膠東之亂雖然平定了,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歷史的經驗告訴他,後面更大的動亂正在如火山一般醞釀著,隨時可能爆發。

    他雖然倚靠上了張家,但張肅之流,固然精明能幹、深通明哲保身之道,但囿於自身的眼光和歷史侷限,缺乏真正的智慧和遠見。在即將到來的天下大亂之中,張家連一條破船都算不上,若僅依靠張家,他仍難逃隨時覆滅的結局。

    時間已經迫在眉睫,然而張肅等大多數人卻依然盲目樂觀,只以為各地動盪與暴亂不過疥蘚之疾,只要朝廷大軍一到,隨時可以撲滅。

    所以,他們對於災民依然蔑視,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些災民看似可欺,但當他們越來越多,一起站起來時,整個大蘇王朝,都將在他們憤怒的咆哮中顫抖,然後不可避免地滑落進深淵。

    屆時,再沒有人能夠控制局面,大蘇帝國將成為歷史,而各路野心家也將紛紛而起,整個天下就此拉開諸侯並起、群雄逐鹿的序幕。

    宋寧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他必須在天下大亂來臨之前,積蓄出足夠自保的力量。

    宋寧是個極為果決的人,當即將家中的錢財全部拿了出來,於城外農莊大肆招攬流民。

    當然,有限於自身的地位和財力,所謂的“大肆招攬”名不副實。實際上宋寧只是招攬了250人而已。

    250人中,除150名青壯之外,剩下100人均為十歲上下的稚女兒童。之所以還招小孩,宋寧是打算親自授業,作為弟子培養的。他將教他們習文斷字、經濟算數等實用之學。這100人因為年齡尚幼,三觀性格等尚未定型,正好方便宋寧加以灌輸和引導。

    而150名青壯,宋寧則打算將之打造成為自己現在急需的私人武裝及有力臂助。

    亂世之中,唯有武力才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