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 作品

第十五章 保健效果


  成本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設備損壞,額外產生的成本就十分誇張。

  而【生活垃圾處理廠】盈利點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出售分揀回收的資源,比如說塑料,紙張,金屬物品還有電等等。

  另一個則是政府補貼費用。

  政府會在垃圾處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補貼。

  垃圾的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分類成本、收運成本、中轉成本、運輸成本、處理成本以及環境監測成本。

  以2014年的越省陽城為例子。

  不計算【源頭分類成本】和【環境監測成本】,陽城在【收集清運過程】之中花了135元,【中轉過程】花了15元,【運輸過程】花了84元,【處理過程】成本最高,花了168元。

  也就是說,陽城2014年每噸垃圾從“收集清運”到“處理”(不含“源頭分類”以及“環境監測”)的花費約402元。

  若以2014年陽城市中心城區年度垃圾量3525844.03噸進行計算,則相關的費用支出需14.17億元/年。

  而實際上,這個費用只會高,不會少。

  吳思源投建的【生活垃圾處理廠】只是涉及到垃圾的【處理】環節。

  桂省這邊經濟可沒有越省發達,政府給處理廠的補貼也不高,只有130元。

  這個成本對於一般的【生活垃圾處理廠】來說,是很難盈利的。

  但對吳思源來說就不是問題了。

  通過政府補貼收益和出售回收產品,售賣發電,扣掉設備折舊成本,人工成本,平均下來,吳思源的【生活垃圾處理廠】處理一噸垃圾還可以盈利80元。

  日處理500噸垃圾,一天就可以盈利4萬元,一個月就是120萬元。

  一年就是1440萬元。

  其他高管都不知道,吳思源把賠錢的垃圾堆肥工廠,又變成了一個生金蛋的母雞項目,而且還解決了【靈泉有機化肥工廠】的有機肥來源問題。

  這個【生活垃圾處理廠】剛開始運營的時候,還不敢火力全開,只敢清運100、200噸的垃圾過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