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072章 馬來局勢


    第1072章馬來局勢




    七八十年代,馬來西亞華人圈中,最有影響力的機構並非華商會,而是“董教總”。




    這是一個組合詞,由“董總”和“教總”合併而來。




    “董總”的全稱是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1954年成立;“教總”全稱是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1951年成立。




    兩者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方面經常保持一致行動,因此被稱之為“董教總”。




    前者的成員構成多為熱衷於華文教育事業的華商或當地企業家;後者多是從事於華文教育中的傑出工作者以及社會上的華裔文化名流。




    過去的幾十年中,華人幾乎無法在馬來西亞政治架構中出人頭地,於是大量資本及不少名人名流,湧向“董教總”,致使這一機構在華人群體中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柯家是董教總的幕後支持方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支持方。




    之所以提到“董教總”,是因為盧燦依稀記得,歷史上的“茅草行動”,針對的就是這家機構。




    盧燦能有記憶,是因為小李總參加博鰲論壇,發表《東盟一體化經濟推進與區域發展》的演講時,曾提到過這起事件。當然,他的主題是民族共存與融合,捎帶講到這部分。




    上輩子他去參加博鰲的海天盛筵,順便聽了小李總的現場演講,對所謂茅草行動挺感興趣,網上翻了翻,故而還能有點印象。




    有關“茅草行動”的具體細節已經很難想起來,好像是因為華文教育問題。




    不過,盧燦還記得,柯家在這一行動中遭受巨大沖擊——柯家的《星洲日報》和《星報》被關停。柯嘉遜在這次行動中被捕,出獄後選擇從政,重整馬華公會,一舉將其推至馬來第二大黨的地位。




    既然已經想起這件事,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明年會發生的“茅草行動”,自己該怎麼應對?




    充耳不聞?佯裝未見?肯定不合適!




    那麼......自己有沒有可能改變這一歷史軌跡?




    盧燦考慮良久,覺得應該是可以的。




    這不是自負,如果換成印尼,他不敢說這話,但馬來西亞不同。




    首先,馬來西亞的華人影響力要大於印尼。




    馬來的華人數量所佔比例要遠遠超過印尼,達到20%,掌握約45%的財富,有著人口和財富做基礎,也使得馬來華人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均要比印尼的華人影響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