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012章 要話語權


    第1012章要話語權




    此時的世界糧食計劃署,是個很有“混亂”的機構。




    該機構成立於1961年,它是美國基於聯合國框架下成立的機構,簡稱wfp,最早的宗旨是消除飢餓,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向受援國提供糧食援助。




    似乎很美好。




    但是,扒開美好的表面,內部全是齷齪。




    美國倡議成立這樣一家機構的目的就不單純。




    五十年代,美國連續七年農業大豐收,又因為世界大戰和朝鮮半島戰爭結束,美國失去了處理餘糧的一大渠道,美國農產品開始了不可避免的堆積,並在20世紀60年代初達到了駭人的規模。穀賤傷農,美國中部的許多農場主,寧可放棄祖傳農場的產權,也不願意繼續經營農業,造成北美中部的農業從業者大量流失,紛紛湧向東西部大城市。




    美國政府面臨巨大壓力。




    旨在拉攏西歐的“馬歇爾經濟援助計劃”給了他們一定的啟示——與其讓這些糧食爛在糧倉中,不如捐贈給亞非拉國家,博得好名聲不說,還能拉攏亞非拉國家向美國靠攏,分化部分華約國家,抵禦蘇盟越來越強勢的國際壓力。




    所以,這一機構從成立伊始,就帶有濃濃的政治目的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計劃以及隨後幾年的實施,確確實實給不少亞非拉貧窮國家帶來實惠。




    這是陽謀,蘇盟所代表的華約也只能乾著急,眼睜睜看著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多邊糧食援助機構成立並拉攏走很多原本中立的亞非拉盟友。




    不單純的政治目的,為世界糧食計劃署七八十年代的混亂,埋下伏筆。




    進入七十年代,美國自身經歷了長達三年的農業歉收,世界性的糧食危機爆發。1973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在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部長級的世界糧食大會。




    這次會議成為全球政治博弈的超級戰場。




    經歷長達一個多月的將近十六輪會議,美國、加拿大等國不得不鬆口,讓部分華約國家代表以及受援國代表,加入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局,參與管理和討論捐贈糧食的來源及援助對象的分配。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世界糧食計劃署還通過“邀請全球主要糧食生產企業及貿易商列席會議”的條例。名義上是與這些企業討論世界糧價,實際上更像圈養的羊——從他們身上薅一把,讓這些糧商認捐!




    這些大糧商和大貿易商又不傻,怎麼會眼睜睜被人下套?他們在參與會議的同時,積極地為己方爭取利益——世界糧食計劃署是最好控制全球糧價的平臺,這也是他們願意參與的主要原因。




    三方勢力攪成一團——“晉西北亂成一鍋粥”!




    阿爾達汗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歡欣鼓舞”的走進世界級領導機構的殿堂。




    然後,大失所望......




    車子平穩地滑出機場,盧燦左腿瑤瑤,右腿小石頭,樂不可支——兩個小屁孩經過機場時的“重新認識”,對他這個爹地,表現出一定的親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