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658章 毛料化妝

第658章毛料化妝

羅家找出來的各色瓷器,還挺多。

此行緬北沒帶鑑定師,盧燦只能自己上手,整理出八十來件盤、碗、碟、洗、盞、託、盅、箸等各色“趴器”,還有二十多尊壺、瓶、尊、罐等“立器”。

立器中,有不少驚喜,大多是定羅寺淘汰出來的早年瓷器。

這些瓷器都是信眾供奉給寺廟的香火,由於時日久遠,或殘破或老舊,都被羅家在給寺廟翻新時置換下來。而這些瓷器中,絕大多數都是東籲王朝之前的老緬官窯器,很有研究價值。

其中更有一件清嘉慶粉彩夔龍蓮花紋賁巴瓶,典型的中原佛供器。

賁巴瓶也稱“奔巴瓶”,名稱來源於藏語,奔巴就是藏語“瓶”的意思。

為鞏固邊藏的統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實行金瓶掣籤制度。即朝廷頒發“金奔巴”(金瓶),擺放在藏傳黃教創始人,宗教理論家宗喀巴的塑像前,將轉世靈童姓名寫在簽上,置於瓶內,由輩分高的喇嘛,會同駐藏大臣抽籤決定活佛的繼任者,這就是所謂“金瓶掣籤”。

面前的這尊瓷質賁巴瓶,即仿此而制。

口部成折腹水盂狀倒扣在上,俗稱“磨盤口”;有二個漸漸向外擴張的斜面組成;長頸,上部細,漸漸收小,然後再漸漸擴大;圓腹,外撇高圈足;整體如塔狀,腹部飾“八吉祥”紋;底足內施白釉,書“大清嘉慶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書款。

據定羅寺文書所記,這件瓷器是嘉慶四年,定羅寺開殿之前,僧侶團前往京師求高僧大德南下弘法,清朝廷專門賞賜給定羅寺的“開殿禮”。

東西很珍貴,羅家人和定羅寺不是不知道。只是,這尊賁巴壺在以前摔過,磨盤口有著較大的磕碰損,圈足部位也有一道明顯的“衝”。這種殘缺的瓷器顯然不適合供奉在佛前,因此,羅家人將其置換下來,放進倉庫。供不了佛,入博物館沒問題,因而這件瓷器,最終流入盧燦手中。

一百多件老緬的馬都八窯瓷器,足夠虎園開一場小型特色專展。

經營一家博物館,最怕的就是新鮮期過去之後的“意識上的審美疲勞”。

很多人有一種誤區,那就是“那家博物館我去過,再去就沒意思”。

其實,去過一次又怎樣?大英博物館即便去十次,只怕連百分之一的藏品,都看不完!

但偏偏這種錯誤認知,又最為普及,也最為誤導人,業內稱之為“意識上的審美疲勞”!

虎園博物館開館整三年,現在也逐漸面臨“審美疲勞”之危。

想要解決這個難題,其一是增加海外遊客的吸納率,其二就是不停的開設一些特色專場,吸引更多的本地市民。所以,虎園博物館現在幾乎每週都有特展、專展,對外開放。

瓷器挑選完畢,王大柱和阿忠倆人帶領羅家傭人整理打包。盧燦回到座位,喝了口茶,忽然意識到溫碧玉那丫頭,一上午沒見人影,這是去哪兒玩了?

人不經唸叨,他剛想到溫碧玉,院子中就傳來丫頭和另一個女孩的聲音,聽起來很興奮。

這丫頭,適應性還真強,誰都能做朋友!

沒一會,溫碧玉在羅星河的女兒羅娜飛陪伴下,出現客廳。

丫頭已經換上一套明黃色的籠基裙,上身則是白色束腰短袖T恤,頭髮高高盤起斜插一根玉釵,塗著亮銀色指甲油的腳指頭,夾著一雙人字拖,這是典型的緬女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