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83章 開枝散葉

第183章開枝散葉

劍橋大學萊恩圖書館一樓的彌爾納講堂。

二十多天前,盧燦曾經在這裡做過一次《中國簡史人物故事集》的講座。

今天,站在講臺上的是他爺爺,盧嘉錫。

盧燦長這麼大,聽爺爺講授過人生經驗,聽他講解過古董文物鑑定,聽他講述過家族歷史,唯獨沒聽過爺爺講課。

看著臺上比劃著手勢,語氣平緩,口齒清晰、一口流利英語的爺爺,他忽然明白,奶奶為什麼當初會喜歡上爺爺。雖然從未表達也從未表現,可他心底其實一直覺得爺爺盧嘉錫性格有點“蔫”,也就是不夠“man”不夠爽利。今天一見,自己對爺爺瞭解還是太淺——舉手投足中很有大師風範,身形言語中也依稀能看到年輕時的才氣縱橫。

一口流利的英語,儒雅的氣質,神秘的東方哲學。。。。。。

奶奶有什麼理由拒絕這份吸引力?

爺爺今天的公開課,主題是《東方哲學神韻之中庸之道》,是他最擅長,也是他在港中大教授的科目——中國哲學。

“。。。。。。一般矛盾在對立雙方中一方為‘是’,一方為‘非’,如:善惡、真偽、美醜,等等。但是,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先賢孔子,他的中庸之道認為,矛盾中對立的雙方,均為‘非’,如‘過’與‘不及’,‘狂’與‘狷’,以及最常見的‘極左’和‘極右’等等。”

“中庸不是對錯搞折衷,而是兩非取一是。”

“中庸要解決的是極端問題,它解決的不是一般矛盾,而是特殊矛盾。”

“無獨有偶。比孔子晚一個多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倫理學》中,也提出了與中庸類同的概念,希臘文是mesotes,指不偏不頗,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的一切道德行為都可分為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有人稱為‘三分法’。例如‘勇敢’的過度是‘血氣之勇’,不足是‘怯懦’;‘慷慨的過度是‘奢侈’,不足是‘吝嗇’;‘誠信’的過度是‘浮誇’,不足是‘虛偽’;‘友愛’的過度是‘怠慢’,不足是‘阿諛’等等。”

“亞里士多德與孔子都認為,過度和不足是惡行的特徵,只有適中才是美德——中庸之德。。。。。。”

講真,爺爺的課題偏深奧——有關中庸的正確解讀,一直是東方哲學中的難點,即便是放在港大和港中大文學系中,也未必有幾個學生真正理解。

爺爺的講述也很平實,甚至都沒有那天自己講故事方式生動。

不過,老爺子很有授課技巧。

他拿來亞里士多德的三分法理論,與孔子提到的中庸之道進行類比,在東西方哲學中架起一道橋樑,從而讓歐美人也能很容易瞭解,什麼是東方哲學的中庸。

臺下的聽眾,一部分是學生,一部分是觀摩的漢學研究學者,還有一部分是來參加觀禮的香江教育體系朋友。沒有自己那天講課時臺下時而鬨堂大笑的氣氛,也沒有掌聲,但是,也沒有交頭接耳的小聲議論,所有聽課者,表情都很肅穆,認真地在聽,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