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317章 想要殲滅(第2頁)

  但是這樣的顧志書,卻是頗受中亞前線將領的歡迎!

  前線裡直接帶兵廝殺,有戴亞新這些中將軍長,往下了還有鄧衛方這些少將師長們,更不說還有一大票的准將和上校等等。

  用不著一個陸軍上將親自帶兵上陣廝殺,真要這麼幹,還不得讓蒙古人笑死,笑他們大乾無人啊。

  陸軍上將這種大佬,其作用就是坐鎮後方,制定大戰略方向,並從後方得到足夠多的補給和支持,至於具體執行難戰術的人,自然是帶亞希和鄧衛方他們。

  而之前的秦去疾呢,則是更傾向帶兵打仗,而不是在後方坐鎮。

  這種行為,其實說的不好聽一些,就是和屬下搶功。

  而且還不務正業沒有從後方夠到足夠多的支持,所以秦去疾上將任職西征軍總司令的那幾年,不少前線將領是頗有怨氣的。

  你都一個陸軍上將了,還和我們這些少將、中將搶風頭,還要不要臉啊。

  而且作為西征軍總司令,竟然都不能從後方獲得足夠多的支持,導致前線部隊補給不暢,甚至有時候都缺兵少糧。

  所以秦去疾上將在西域的那幾年,雖然風頭了,戰功看似大了,但是最後還是被調回了金陵城養老。

  主要還是陸軍內部對他意見太大,三天兩頭彈劾他,而楚行呢見此也是順水推舟,反正楚行為了平衡陸軍內部,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讓一個陸軍大佬長期坐鎮塞外掌軍,尾大不掉。

  於是乎,當初拿下了西域之後,秦去疾上將迫於陸軍內部的壓力,而大王也沒有挽留的意思,所以很自覺的稱病請辭,回京療養去了。

  然後又有大都督府副使,陸軍大佬方希同上將擔任了第二任的西征軍總司令,不過方希同在任上比較低調,也比較中規中矩,其主要戰績是率軍拿下了中亞的西南部地區。

  再後來,則是調任了顧志書上將擔任第三任的西征軍總司令。

  顧志書上將呢,則是和秦去疾上將是屬於完全相反的類型,他來了之後就沒親自帶兵打過仗,而是坐鎮後方,除了制定戰略外,還三天兩頭往金陵城跑,後方一有什麼好東西,就想著弄到西征軍去。

  要不然,西征軍也不可能成為全陸軍最先裝備米尼步槍、一百毫米前裝線膛炮的部隊了。

  對此,西征軍裡的將領們對顧志書上將是有著很大的好感的!

  這說起話來,都是不由自主的帶著恭敬。

  不搶功,也不胡亂插手前線部隊的詳細戰術,還從後方弄好東西到前線來,這樣的上級才是好上級啊。

  戴亞新他們自然對顧志書上將有著極大的好感,並投桃報李,打仗的時候都是賣力的很,而且往往也是刻意的捧著顧志書上將,一有什麼戰績了,就說顧志書領軍有方。

  所以,雖然說顧志書三天兩頭往金陵城跑,但是其戰功一點也不少,而且陸軍內部對他的評價也是比較高。

  至少沒有出現之前秦去疾和方希同擔任西征軍總司令期間,總是有持續不斷的彈劾。

  秦去疾被彈劾,那是和屬下搶功還不務正業,導致西征軍的日子過的苦巴巴的。

  方希同被彈劾,純粹是能力太差,陸軍內部誰不知道這個人能夠爬起來,靠的是跪舔大王啊。

  到了前線也整天屁事不幹,就知道寫摺子回金陵城吹捧大王,制定戰略不咋地,完全依賴參謀團隊不說,而且還喜歡胡亂插手,遙控指揮。

  差點還吃了幾次虧。

  這麼下來,前線將領自然就不喜歡他了。

  而能夠在中亞前線領兵作戰的將領,甭管是將官還是校官,全都是有來頭的。

  比如長期在前線領軍作戰,現任西征軍副參謀長的應易康少將,他之前擔任第三十一步兵師的師長,但是後來第三十一步兵師被輪換回去後,他卻是繼續留在了西北任職。

  先是擔任了輪換過來的第九步兵師的師長,然後又是調任西征軍擔任副參謀長。

  軍銜雖然沒有變,但是那怕是沒有政治嗅覺的人都能夠看的出來,人家正在穩步的積累資歷,一步一步往上爬呢。

  這樣的人,背後沒人撐著可能嗎?

  李大虎就是他最大的靠山,不僅僅是李大虎,就連陳先贇對他也是頗為欣賞。

  要知道李大虎和陳先贇可是一直都是死對頭,能夠同時獲得這兩個死對頭的稱讚並提攜,那可是相當不容易的。

  而沒有這兩個大佬親自出手扶持,他也不可能這幾年來一直都待在西北作戰,而且越爬越高。

  其他人,甭管立功還是不立功,一兩年時間基本也都被調回去了。

  畢竟前線的位置有限,你霸佔著別人就來不了,而陸軍內部一大票的將領等著來中亞前線混資歷撈功勞呢。

  所以能夠長時間在中亞作戰的前線將領,背後基本都是有人撐著的,哪怕只是輪換來的,也都不是什麼普通將領,普通將領根本撈不到來前線鍍金的機會。

  因此前線將領的不滿,實際上很容易就會被反應上去,並且是被金陵城的陸軍大佬們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