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314章 陷入麻煩(第2頁)

  不然的話,是不會特意囑咐進一步拉開距離的。

  當即就有軍官領命而去,很快,軍營裡就有三組偵騎狂奔而出,這些偵騎沒有和普通的偵騎一樣配屬雙馬,而是全都是單騎四馬的配置。

  這樣的馬匹配置,可以讓騎兵獲得更快,更大的搜索距離,同時也獲得更高的生存保障率。

  就在鄧衛方做出派出額外偵騎的時候,東南方向大約二十公里的方位,一名大乾的騎士正在縱馬狂奔,而他們身後百多米,有著十多名蒙古騎兵在追擊。

  這名大乾騎士名為秦為同,是一個上士。

  貧寒農家子弟出身的他,在他從軍之前從來都沒有摸過馬匹,也就是小時候給士紳家放牛的時候,騎過牛而已。

  但是在十六歲報名參軍後,卻是因為騎過牛,再加上平衡感很高,動作敏捷,靈活,再加上在進行騎兵測試的時候,和馬匹相處的比較好,所以被分配到了騎兵新兵營進行訓練。

  又完成三個月的新兵基本訓練後,他通過了騎兵考核,從而成為了一名正式騎兵,不過那個時候他依舊不能進入騎兵部隊服役,而是繼續在騎兵訓練營裡繼續訓練,又是訓練了足足一年後,他才是成為了一名正式的騎兵,進而進入騎兵部隊服役。

  不過一開始並不是進入野戰騎兵部隊服役,而是進行了國防駐防的一個步兵師裡的師屬騎兵團服役。

  兩年後,因為考核成績出色,他被調往了第三騎兵師服役,成為野戰騎兵的一員。

  也就是說,他從參軍到進入第三騎兵師服役,用了足足三年零三個月。

  由此可見,騎兵的培訓比步兵和炮兵更麻煩,成本更高。

  當然了,哪怕是如此,大乾的騎兵培養也比蒙古人從小培養更快更省錢。

  蒙古人培養一個能夠熟練作戰的騎兵,需要十多年以上,從小開始一直到成年。

  這和雙方培養的方式有巨大差別有重大的關係,大乾騎兵的培養,基本上只要求騎兵擁有最基本的個人技藝,而更多的則是培養列隊、紀律這些東西。

  蒙古騎兵則是反過來,他們和當代的歐洲騎兵一樣,更加註重於個人技藝的培養。

  兩者所花費的時間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在第三騎兵師服役兩年後,他在軍隊裡上了五年夜校的成果也是出來,成功的通過了軍隊內部組織的小學畢業考試,由此獲得了小學文憑。

  這是全國通用的小學文憑,而不是軍方內部那種普通的文化考試。

  獲得文憑之後,他走上了士官之路,因為不能成為士官的話,他也要退役了。

  大乾軍制,步兵等普通兵種的普通士兵在服役四年退役,不管你願不願意,而騎兵算是技術兵種,培養時間更長,所以退役年限也相當長一些,但是服役六年後也會退役。

  其實很多士兵都是不願意服役年限到後退役的,但是想要繼續留在軍隊裡,那麼就只有兩條路,一個是成為士官,一個是通過考試進入武學堂。

  報考武學堂這個基本沒指望,普通學子報考武學堂,需要預科畢業或官辦中專畢業,而軍方面對現役士兵的招生,則是放寬到了中學年限。

  但實際上每年特招名額有限,而且說不好聽一些,有中學學歷的人,人家也不來當普通的大頭兵了,至於在軍隊內靠,區區四年內很難獲得中學文憑,基本上這些特招名額,和普通士兵沒啥關係。

  普通士兵留在軍隊的最佳辦法還是成為士官。

  大乾陸軍的士兵退役年齡是比較大的,大部分都可以服役到三十五歲,部分特殊兵種甚至可以服役到四十歲。

  而如今的大乾普通士兵想要成為士官,除非立功等額外因素,不然的需要擁有小學文憑,同時還需要作戰技藝傑出,如此才能夠通過士官考核,成為一名士官。

  秦為同就是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努力學習考了一個小學文憑,緊接著他通過了考核成為了士官,獲得了下士軍銜,後來逐步晉升,今年終於是成為了上士。

  而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從軍十三年,剛好三十歲,乃是上有老有小的年紀。

  他已經是不指望成為軍官了,因為他已經超過年齡了,除非立下居功特賜,不然別指望了。

  作為一個上士軍銜的騎兵,他已經算是老資格的騎兵了,乃至是其所在騎兵排裡的骨幹士官。

  在這一次的偵查裡,他主要是協同帶隊的中尉掌管搜索敵軍。

  但是沒有想到,半個小時之前,他們沿著一處山谷隱蔽前行的時候,突然是發現了大隊敵騎的蹤跡,雖然當時沒有親眼看到,但是通過地面傳來的隆隆巨響以及遠方散發出來的龐大煙塵,他們當場就判定,遠方有著至少上萬甚至更多的敵騎。

  當即領隊的中尉軍官就是派秦為同中士以及另外一個偵騎先行返回報告,而他自己則是繼續帶著人想要深入偵查,摸清楚敵軍的具體數量和動向。

  但是秦為同上士剛帶著一個年輕騎兵走出沒幾百米呢,就是發現一隊上百騎的蒙古騎兵朝著他們狂奔而來。

  他們發現了秦為同等人,前來襲殺!

  雖然帶隊的軍官試圖帶著剩下的人突圍,但是身處山谷之中雖然有隱蔽性,但是這也意味著沒有什麼太大的範圍可供機動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