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27章 坑蒙拐騙(第2頁)

  趙進通過打通上海到華亭、嘉定兩地的陸地交通,這才是初步整合三地的資源。

  隨後,他又是動用府財政支援華亭開發區建設碼頭!

  這一系列的措施,那麼就可以看成是趙進在松江府的施政政策,不再是繼續用全府的力量支持上海的發展,反而是支持華亭和嘉定的發展。

  但是,這種支持,其實反過來也是支持上海的發展!

  因為趙進的施政政策裡,還是以上海為核心,讓嘉定、華亭、青浦三地為上海進行配套發展。

  比如說,讓嘉定發展造船業,嘉定的黃浦江沿岸面積其實更大,而且條件更好,在此地發展造船業以及部分重工業,可以讓上海保留寶貴的土地資源,但是同時也能夠得到重工業的各種配套資源。

  而在華亭,則是從事一些零配件等輔助性的配套產業,通過接受中小企業的落戶,從而為第一工業區和第二工業區裡的大量企業進行配套。

  為了吸引企業落戶華亭開發區,趙進拍板,取消對上海的部分財政補貼,然後轉移到華庭開發區來,當然了,這些財政補貼只侷限於松江府自身的財政補貼,江南道的財政補貼和中央的財政補貼,趙進是沒權利去動的。

  至於青浦,這個不太好搞,暫時只能是給上海做一些農業配套了,搞糧食加工、貿易之類的,上海是一個龐大的城市,每天都需要消費大量的農產品,青浦就近提供各類農產品,搞農業的還是有前途的。

  趙進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就是為了讓企業從扎堆上海,變成圍繞著上海遍地開花!

  這種政策一施行,就是收到了部分的效果,陸續有二十多家中小企業開始落戶華亭開發區,但是總體數量還是不夠多,而且這些企業規模都比較小。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app愛閱小說閱讀最新章節。

  如今各大企業,對華亭和嘉定的顧慮還是比較大的!

  嘉定那邊,除了需要大量佔地面積的造船廠、鋼鐵、化工、機械等典型重工業外,基本上上也沒有其他企業去投資落戶了,而華亭這邊,也只有少量沒啥實力,在上海感到壓力山大的中小企業才會考慮遷移到華亭來。

  而且只侷限於工廠,至於公司總部什麼的,那是不用說的,清一色的都是留在上海。

  如江南造船廠這樣的大企業,其主要造船基地實際上是建設嘉定的,但是其公司總部卻是在商貿區,類似江南造船廠這樣的企業,實際上就更多了。

  沒辦法,大家都扎堆在上海,你要是把公司總部設在其他地方,人家談生意都懶得去,哪有在上海方便,在商貿區的沿江大道里走一圈,基本上就能夠找到所有類型的大型企業總部或者分公司駐地。

  在這方圓一千米之內,是沒有什麼生意做不來的,哪怕是幾十萬幾百萬的大生意,也是能夠搞定。

  不過好說好歹,總算是把上海和周邊的三個縣聯繫起來,由此達成的效果實際上和之前趙進所設想的大上海縣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名字不同而已!

  趙進上任松江府知府後,也是充分表現出來了他的果斷!

  硬是通過他的強硬態度,把上海、華亭、嘉定、青浦四縣給結合起來,並通過府財政的支持,扶持嘉定發展造船、鋼鐵等重工業,扶持青浦發展農業以及糧食加工等輕工業,又是扶持華亭方面發展中小企業,給上海的企業做配套等。

  對於嘉定和青浦兩縣來說,這種安排是比較適合他們的,但是對於華亭來說,存在著定位比較困難的問題。

  給上海的企業做配套?那麼是怎麼做配套呢?

  如果是配套的話,實際上集群效應更加重要,生產終端產品的企業,總是希望自己的零部件供應企業建立在附近,這樣才能夠節約運輸成本,而且交流也更加方便,同時拉來一大堆的配套企業,也能夠給終端產品企業爭取政策優惠更大的底氣。

  這種情況下,很多配套企業,其實是不會輕易搬離上海的幾個工業區的。

  定位的問題,不可避免的影響著華亭的工業發展。

  不過發展的路上,問題肯定是存在的,如今華亭方面要做的只是逐步發展了,想要一下子從上海的嘴裡搶下一大塊肉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招商進展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後,華亭縣那邊的官員們也是開始轉變思路了,以前他們總想著打著給上海企業做配套的招牌,進而去上海挖牆角,但是這種辦法的效果卻是不大。

  努力了許久,如今也不過只有二十多家企業落戶而已,所以他們乾脆是不再打上海那邊的企業的心思了,他們開始把目光放的更遠。

  他們不再去挖已經在上海落戶的企業,而是準備挖那些準備上海投資的企業!

  如今的上海,是一個超級旋渦,吸引著幾乎來著全國的資本跑過來,而且各行各業都有,哪怕是在其他地方發展的相當不錯的企業,也是想要朝著上海發展,不管是設立分公司還是辦事處之類的,還是說直接設立分廠,他們都希望在上海紮下根來。

  因為上海不僅僅是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也是最大的金融城市,同時,也是最大的消費城市。

  很多生產消費產品的企業,單單憑藉著在上海的市場,就能夠活的很滋潤,五十多萬的常住人口,而且清一色的工薪階層,他們吃的,用的,住的,穿的彙總起來可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

  對於一個普通的消費產品企業而言,拿下在上海的市場,所賺取的利潤,比得上其他地方一個好幾個省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