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25章 趙進上書


  這年頭可沒有什麼強行徵收的說法,哪怕是各種手段用上,你最後也得用市價購買土地,因為其實很多土地的主體,並不是普通人,而是士紳們,人家不跟你玩價格暴漲就算不錯了。

  然後官府搞各種配套之類的,準備開發升值然後高價賣地了,但是房地產商一看,升值了啊,趕緊囤地去,你猜這些房地產商是會去官府手裡買地還是會去私人手裡買地呢?

  當價格過高的時候,你猜地產商會不會拋售,以回籠資金呢?

  當土地資源不再作為一種壟斷資源的時候,土地財政這玩意根本就玩不下去,上海那邊官府購入了那麼多的土地,幾乎把商貿區、第一、第二工業區以及北岸開發區的土地都是購入,但是周邊的依舊是私人的土地,這地價多少,官府並沒有決定權,而是隨行就市。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地方官府根本就沒有權力直接出售這些土地……

  甭管這些土地是官府原有的,還是後來徵地購入的,這都是屬於官地,而大乾成立以來,從來都沒有直接出售這些官地的例子。

  國家的土地,目前只有三種途徑分發出去,分別是以租代購、軍功分田、屯墾令等方式直接分發!

  即便是上海,也只能是用一次性付款租出五十年、乃至一百年這樣的方式來實現財政回籠,就這,還被督察院給盯上了。

  這而且種長期租,雖然可以租用百年,但是畢竟是沒有永久產權,大部分人還是會心存顧慮的,同樣的錢,他們寧願購買私人的,有永遠產權的土地。

  這其實也是上海特設縣衙門,不直接賣地,甚至也不賣房,只長期出租土地和房屋,成為了超級大房東的緣故。

  大乾的土地私有制,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了,地方很難玩得轉土地財政,因此他們對於搞建築小區之類,推高轄區的地價,房價也沒啥興趣,反而會打壓,因為過高的房價地價,會影響招商引資。

  他們只對能夠提高稅收、就業的行業感興趣,所以相對普通行業而言,他們更喜歡各種工廠。

  他們官員個人對工廠,自然是沒啥特殊感覺的,但是奈何現在考評的時候,雖然說吏部會從多方面綜合考量,但是很多時候,大家乾的事都差不多,不夠突出,因此留給地方官員做政績的方式就不太多了。

  而發展農業,工商業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其中因為農業的發展比較固定,發展的不夠好肯定不行,但是發展的好了也不夠突出,這剩下的工業就成為了眾多地方官員們重點廝殺的戰場了,因為這個做好了容易出成績,而且比起來也比較直觀。

  由此,工業產值成為了對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考評依據,有多少工業產值,提供了多少就業崗位,徵收了多少稅,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地方官員的政績。

  畢竟這也和楚行個人的喜好有關係的,這年頭能不能升官,表面上看政績,看吏部,但是說根到底還是看楚行。

  而楚行喜歡看到工業發展!

  所以官員們也就使勁的發展工業了。

  楚行喜歡工業,三天兩頭說什麼工業強國之類的話,下頭的人自然也就看重工業,把工業的發展列為重點。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其實也是一種上有所好下有所投。

  如果楚行對工業沒有啥好感,地方官員自然也就不會去折騰什麼工廠了。

  當轄區裡的有多少工廠,有多少工商業的產值成為衡量地方一把手官員政績的時候,也就不奇怪,華亭縣的官員們,為什麼不甘心把開發區變成一個生活小區,而是費盡心思都想要把開發區變成真正的工業區,再不濟也要變成商業區了。

  因為,這三者所帶來的政績是截然不同的。

  趙進理解他們的想法,也很清楚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想。

  因為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任職上海縣令的時候,他為什麼要搞北岸開發區,還不是為了發展工業,博取政績。

  如今他掌管整個松江府,也是想要讓整個松江府的工商業再上一個臺階,和前任們都一股腦的把目光放到上海不同,他準備另闢蹺徑。

  如今的上海,已經是太過擁擠了,根據不完全的統計,上海的五大城區裡,戶部和巡警部聯合統計的居民人數就已經是突破了五十萬人之巨。

  而且之所以說不完全統計,那是因為對於這麼一個龐大,而且人員流動非常頻繁的城市而言,想要全部統計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統計的都還只是常住人口,至於臨時流動人口,鬼知道有多少!

  如今的上海有多少人,連上海特設縣的前任縣令,現任松江府知府趙進都不知道,其他外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這人一多,城區面積就不夠用了。

  因為上海的相當多一部分城區的面積,其實都是被作為工業區了,工業區裡的眾多工廠佔據了大量的面積。

  此外,如今人們生活居住所需要的面積,也是非常龐大的。

  後世可以隨便修幾十層高的住宅樓,但是在如今的上海,哪怕是兩層小樓也是不多見,往往只有一些比較好的獨棟小樓或者辦公用的建築,才採用水泥鋼筋,或者乾脆是木料等材料,修建起來兩層或者三層的樓房。

  但是絕大部分,普通人所居住的房子,都是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