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九百七十七章 越發繁華的金陵


  士子們的意見,還是需要進行一定尊重的的,所以很快禮部那邊就是傳出來了消息,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點,只是試行,如果試行效果好的話,那麼就會陸續在各省進行。

  這個消息,讓士子們滿意了,但是卻也引來了更多的議論聲。

  什麼議論?

  不少人都擔心,這麼大規模錄取士子,對財政的壓力將會極大。

  要知道大乾王朝本來就是一年一科舉,進士科之外還有新學進士科,每年一千多號人都不怎麼好安排了,如今各省都來分考點的話,就算一個省幾十個人,那麼加起來那也是幾百個啊。

  這樣的話,大乾王朝一年就出現兩千多個進士、博士需要安排,需要給他們支付工資。

  這個壓力是非常大的。

  不少官員們的擔心,以他們傳統的眼光來看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楚行看來,卻是多餘的。

  誰他媽規定進士就必須是七品官的,從九品也是可以的嘛。

  按照楚行的設想,所謂的進士、新學進士功名,只是讓他們取得了入仕的資格證而已,而不是讓他們一步登天,讓他們從基層做起很正常啊。

  到後期的話,大乾王朝的所有官員,哪怕是最基層的科員,都是需要從會試裡選出來的。

  這一次把進士的品級從正七品降低為從七品,就是一個試探,如果順利的話,明年楚行就決定把新科進士的品級降低而正八品,再過幾年,就降低為從八品,再到正九品,從九品。

  到時候,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一甲的進士及第是正九品,二甲和三甲進士是從九品。

  別指望著考中進士後就一步登天當什麼縣令了。

  別說以後了,就算是現在也不行了,大乾王朝的縣令品級可不是傳統王朝的正七品,而是正六品,正兒八經的核心中層官員,別說縣令了,就算是縣丞那也是從六品。

  新科進士不過是七品而已,當不了縣令,去年的新科進士下放到地方,都是下放到地方的各級地方衙門的各部門裡任職。

  這一點,其實很多新科進士也不滿意,但是不滿意也沒有辦法,如今的大乾帝國就這個鳥樣,你想要當官就按照這個來,不願意滾蛋!

  天底下的讀書人多了去,想要當官的更多,不差你一個。

  更何況,當官對於讀書人,乃至對於所有國人而言,都是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幾千年所形成的官本位環境,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而且楚行也沒有打算去改變。

  進行了新一輪改革之後的宣平八年會試,就是在諸多人的關注中開始舉行了,不過相對來說,金陵城裡的會試倒是沒多少人關注了,關注的都是直隸四道的分考。

  江南道的分考更是引人關注,同時也是報考人數最多的一個分考點,足足有五百多名舉子報考,並競爭二十名進士科、二十名新學進士科,一共四十名貢士的名額。

  錄取率甚至比金陵城的會試還要更低一些。

  金陵城的會試,考生預計有五千多人,而錄取人數預計是千人,比例大概是五比一,但是江南道的錄取率則是達到了十比一。

  為何?

  這是因為江南道的舉人數量是在是太多了,作為讀書風氣最為濃厚的一個地區,這裡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大乾王朝為了照顧其他省份的士子,宣平六年開始,也是效仿前明,錄取進士各省嚴格限定錄取人數,江南道每年的名額其實也就四五十個左右。

  這個名額對於一個道而言,算得上是很多了,比其他省都要多。但是對於江南道這種文風濃厚的地區而言,卻還是少了。

  他們每年的競爭都是相當激烈的,如今多了這麼一個分考的途徑之後,很多江南道的學子都是跑到分考點來報考了。

  更加不要說,分考點裡考中的考生,是會分配到直隸四道任職的,這對於很多考生而言是莫大的吸引力。

  當然了,有得也有失,去了分考點考試,考中了也別指望能夠直接進入京畿各機構裡任職了,只能是期待以後調任,升職再進入京畿了。

  在金陵城參加會試的話,名次優秀者,是有可能被直接分配到京畿各部門任職的。

  在京畿任職和在地方任職,這裡頭區別是很大的。

  二月下旬,會試正式舉行!

  楚行和往年一樣,親自坐鎮金陵城的會試考場,不過還是和往年一樣,他只露了個面,然後就回到後頭處理其他事務了。

  考生們,基本是沒有希望近距離看到楚行的,真正要看到,還得等到殿試以後,到時候楚行會親自主持考試,甚至當場閱卷,這也是絕大部分新科進士一生當中,僅有的一次近距離看到大王的機會。

  畢竟殿試過後,他們就會到各處任職,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很難升到高層,然後再見到楚行的,只有少數幸運兒可以一路爬起來,然後有再一次見到楚行的機會。

  這一次會試的難度,明顯是要比往年的要難一些,尤其是理科的內容。

  沒辦法,隨著大乾陸續開展近代教育,而且也是在科舉中加入了理科內容,所以甭管願不願意,想要步入仕途的學子們都得學習理科。

  在學習的時間久了,學習的人多了,也就讓學子們的綜合理科水平漸長,如果現在還是以早幾年的難度來出實體的話,估計很多人都能考滿分卷子,但是這樣也就失去了選撥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