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四十七章 援軍不絕


  李過何嘗不感慨,他自從懂事以來,就跟著叔父李自成從名師學藝,練得一身本事。

  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得罪了朝廷,不得不從軍中脫離,成了朝廷的通緝犯,每日東奔西逃,連見到明天的太陽都成了奢望。

  覺得這一身本事無處施展,大體這輩子可能就只能做個江洋大盜了。

  但是誰曾想,有朝一日投奔了闖王,生活徹底改變。

  雖然現在的日子,可能比之前還要艱苦,但是說起來,李過覺得每天都過得有滋有味的。

  因為他知道他在做什麼,他能看到希望。

  這一面闖字大旗,就凝聚著萬萬千千人的希望。

  闖王大旗指向哪裡,他們就打到哪裡。

  李過拍了拍老兵耿二喜的肩膀說道:“老耿,快把病治好,咱們要用心保闖王大旗。”

  “嘿嘿,李過將軍,切莫小瞧咱老耿!別說保大旗!為了闖王,咱是上刀山,下火海,絕對不會猶豫片刻!”

  其他老兵老將,也是一臉的振奮之色。

  昔日裡,他們追隨這面闖王大旗,不知道立下了多少功勳,殺的多少官兵抬不起頭來。

  只是前一段時間,洪承疇和楊鶴聯手,殺的起義軍太多了,大家吃盡苦頭,又因為遇到了瘟疫,不得不暫時低頭。

  這面許久未曾打出來的大旗,頃刻間便不知道鼓舞了營中多少兄弟。

  似乎,這一刻,即便是前方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敢勇猛的死在衝鋒的路上。

  過了一忽兒,李過把耿二喜的話告訴了高迎祥。

  高迎祥點點頭,意味深長地說:

  “李過,我最近了解了很多外面的情報,其中關於山東和南直隸的情報最多,咱們現在的情形和大乾立國之前,何其相似!”

  “他們當初被數不盡的官兵圍困在茫茫沂山之中,連援兵都沒有,只能靠自己艱苦戰鬥!”

  “但是他們依然一次又一次的贏了!”

  “咱們現在也是有樣學樣,咱們只要將這面起義大旗打出來,硬生生的豎在這大山之中,咱們就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就跟咱們打了一場大勝仗沒啥區別。”

  “只要咱們這大旗在天空中飄一天,官兵就不敢全力進攻盟主,而且他們還要防範大乾繼續進攻他們!”

  “此外,從陝西到中原,甚至於湖廣,不知道多少百姓和義軍都在盼著他們舉起大旗!”

  “我知道,朝廷很害怕這面大旗。在他鬼孫們的眼睛裡,它比幾萬精兵還可怕得多。”

  在山東,一面大乾國主的軍旗,據說可以擋百萬大兵。

  咱們闖字大旗,未必就不可以。

  高迎祥又說:“對,你說得完全對。再說,咱們和盟主、紫金梁等攜手並肩,同時大舉,殺他個天翻地覆,看似一著險棋,其實並不十分險。

  倘若咱們坐視朝廷把友軍各個擊破,躲在大山之中不敢動作,看似平安,反而是下下策,危險極大。

  今日朝廷對盟主們得了手,明天就來收拾咱們。

  自古以來,只要揭竿起義,就同朝廷勢不兩立,越膽怯,越退避,越容易被官兵步步進攻,站不住腳,終至完事。咱們已經落後于山東的義軍兄弟一步了,但是咱們不能步步落後!”

  “總不能讓人家山東豪傑恥笑,咱們西北義軍,無能吧?”

  “人家把朝廷的精銳都消滅了,咱們卻連活下去都難!”

  “而且人家山東那邊兒的義軍也挺看得起咱們,雖然支援不了多少物資,但是聽聞咱們這邊兒害了瘟疫,可是派了大夫和思想教官過來,幫著咱們的士兵訓練,給咱們治病!”

  “若是因為咱們無能,最後傳回山東,可就鬧了笑話了。”

  從劉廣生時代開始,朝廷就知道王嘉胤、高迎祥等人的不服管教,總是想著謀反,這幫人雖然表面上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卻在茫茫大山之中,開墾土地,操典兵馬,意圖捲土重來的心思昭然若揭。

  但是因為楊鶴早就將崇禎的銀子花費一空,而且官軍大量支援山東站場,導致陝西的官兵不夠多,所以只能佯裝不知。

  他們直到四月下旬和五月初才調集了兩萬多官軍,一部分開往豫、陝交界地區,一部分從東、南兩邊包圍過來,楊鶴對軍事是個外行,猶豫不決,且深知官軍戰鬥力不很可靠,而諸如高迎祥等人,又窩在深山之中,易守難攻,所以不敢向農民軍大舉進攻。

  但自從高迎祥豎起闖王大旗的那一刻,就不一樣了。

  朝廷的錦衣衛迅速將情報上報,即便是楊鶴再不情願,他也知道,這件事情隱瞞不下去,朝廷在山東的起義軍還沒處理,西北又要亂套。

  高迎祥在茫茫大山中樹起大旗的第三天,官軍又大規模的過來,並且增加很多。

  對於這個消息,有些人感到擔憂,高迎祥卻反而高興,因為他要吸住一部分官軍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當然,在軍事上他絲毫不敢大意,督率將領通往官道的所有險要山口都立了堡寨,層層設防,佈置得十分嚴密。

  高迎祥樹起大旗以後,附近農民紛紛地要求入夥,每天都有幾百青年來求他收留。

  他為著給養極度困難,馬匹也少,堅決暫不把人數擴充太多。

  為著拒絕許多跑來要求入夥的青年,他同手下的將校們說了很多委婉的話,看見了很多青年的失望臉色和含著淚花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