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嬤嬤侯府 作品

第二百三十四章 入住小漁村


  水千寒站門口,看著不遠處沙灘上拿著水桶跟著其他孩子趕海的小身影,她的嘴邊帶著絲絲的微笑。對一個母親來說,孩子的笑容是最好的生活慰藉,她真的覺得如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身邊有三五好友陪著,丹青她們在她身邊這麼久了,早就已經是她的朋友了。還有兒子可以讓她逗弄,也沒什麼人管束著,這樣的生活是她一直想要的吧!

  他們是三天前到達這裡的,這是一個小漁村,他們如今住在村子裡距離海邊不最近的一戶漁家。地方算是暫時租住的,男人和村子裡的人出海打魚去了,唯獨留下一個年輕的的婦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家。她之所以選擇住在這戶人家,一是因為這家人距離海邊很近,她們想出海玩很方便,又是獨門獨戶的。也不用擔心有人打探她們的消息,更加不用去應付那些看熱鬧的人呢。二是因為這家雖然貧窮但是女主人收拾的很乾淨,家裡也有幾間空房,足夠她們一行人住的下。距離方城的事情已經過去差不多兩個月了,如今已經到了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了。那天她遇到那個娃娃臉的姓巫弦,但是卻沒有問出多少有關海外之地的事情,因為巫弦說他離開海外之地的事情,也才幾歲而已,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但是卻不承認他父親的事情是他叔父做的,卻說她叔父和她父親是最好的朋友。在海外之地的時候兩人就是最好的朋友,雖然到了西越之後被不同的人家收養,但是在見面關係依舊如故。而且他家裡出事情的時候,她哥哥水千月就是在他們家。而且他的叔父也是因為聽說出事情了,送她哥哥給他父親辦後事,才會一去不返的。這些年他一直在找人,只是他什麼都沒找到。這樣的消息似乎是在告訴水千寒她報仇找錯人了,但是這人的話她一時之間還真的找不出漏洞了。當年家裡出事情的事情,哥哥的確是在父親的朋友家裡。這樣的消息應該是外人不知道的,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哥哥死了。她是知道這件事情的。只是如今父親和哥哥都在海外之地,她無法證實。如今這仇她也無法報了,那天她也只能給他們三人留下傷藥,然後離開。從方城離開之後他們這一路上也沒在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這一路上走走停停的,用了兩個多月才到達這個小漁村,比原計劃多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她們到這裡三天了,前兩天也只是在周邊走走,很幸運今天他們遇到了一月一次的大潮,這不退潮之後,村子的大人和孩子都拿著工具去海邊淘寶去了。在她的允許下然兒和項梧也拿著在院子裡找到的工具,去湊熱鬧去了。有水墨和紅袖他們跟著呢。他們在離開方城的時候也帶上了項梧,因為那也是她師父的意思。師父的回信說,項梧的親人也是來自海外之地,但是卻不知道因為什麼被人給殺害了,還是他把項梧送到南方的那個寺院的,原本是想著那個寺廟偏僻,是香火也不盛,可以保他平安。但是卻沒想到那些幕後之人竟然還不放過他,甚至給那個寺廟帶來了滅門之災,師父說那個寺廟的事情他會調查的。只是如果項梧在他哪裡很容易就被人發現,師父他懷疑自己也被人盯上了。但是卻不會有人想項梧會在水千寒這裡,而且師父信中也說信任她有能力護著這個孩子。師父還讓她收項梧為徒,雖然她還不明白師父讓她這麼做有什麼深意,但是卻也在收到師父的信之後。在赫連徵和林媛媛的見證下收下了項梧這個徒弟。今後如果沒有意外項梧就是她的徒弟,將來會和然兒一起長大。當然她收徒這件的事情也是通過信件的方式告訴了寒君絕,畢竟這孩子以後大概是要住在侯府了,這件事身為侯府主人的寒君絕是應該要知道的。而且有關她徒弟的身世也告訴他了,這也是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她的這個徒弟日後有可能給他們帶著來麻煩。如今她們兩人有什麼事情也只能是書信往來了,不過通信件的次數很少,畢竟交通不便,一封書信的往來需要很久,即便是他們使用了最快的方式,也需要半個月才能收到一份書信。緊要的事情根本就無法寫在信件上,好在他們兩人之間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商談。水千寒又在門口站了一會兒,起身回房換了一身衣服、鞋子,也走向了海邊。她遠遠的就聽到從海邊傳來的歡笑聲,此時的海灘上很熱鬧,大人小孩都有,不過大多都是婦人和孩子。這是一個小漁村,打魚是這個村子裡的人世代生存下去的方式,也都是祖傳的技能。但是很多時候都是男人外出打魚,婦人在家照顧老人,看顧孩子,甚至也要織網,做一些晾曬的事情。他們晾曬那些魚販子不要的魚蝦,然後拿去街上去賣,賺取一些銀錢作為日常的開銷。出海打魚很危險,但是卻不是每次都有收穫的。就像她們臨時租住的這戶人家,男主人和村子裡的人外出打魚,都已經走了半個月了,一直都沒音信。女主人明顯等著的著急了,有時間就望著海面上,大概是想在第一時間確定丈夫是不是平安的歸來。家裡還供奉著海神,一日三炷香。水千寒踩在柔軟的沙灘,如果允許她倒是想脫掉鞋子赤腳走在這上面,但是她卻知道這樣的地方是不允許她實現自己心中這個願望的。她只能有些羨慕的看著兒子赤著腳在沙灘上奔跑,大概是看到她了,那邊的小人兒手中也不知道是捏著上面東西跑了過來。“孃親,孃親,您看著是什麼,會吐墨水的。孃親,我們使用的墨水是不是就是從這裡來的?”寒亦然兩根手指捏著一個小小的東西出現在水千寒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