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沒有事 作品

第23章 (六十七)穩定發展


  (六十七)穩定發展

  慕容恪希望五弟慕容垂能夠成為他震懾滿朝文武的那把刀,那把支持他的治國方略,清除反對者的刀。

  但慕容垂更清楚,如果他成為了那把刀,當所有的反對者都被清除之後。那把“怨有所歸”的刀的下場,會更悲慘。

  商鞅、晁錯,一個車裂一個腰斬,怨有所歸者的結局歷歷在目。

  如果大燕國對他慕容垂大恩難報,他粉身碎骨也算說得過去。但立國才一世的先帝慕容儁對他慕容垂可說不上有什麼恩義。

  怨恨倒是有不少!

  他就算一心為國,可是連身為國主的皇帝和太后都不相信,那他又何苦呢?

  結症所在,就是讓慕容垂和可足渾太后冰釋前嫌。

  可足渾太后雖然對慕容垂有戒心,但在慕容恪的治國方略沒有更好的推動力的前提下,最終也只好同意讓吳王慕容垂參與到國家大政的推動中來。

  而吳王慕容垂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之後,也終於接受了“刀”的身份。

  有慕容恪和慕容垂壓陣,大燕國也在化兵為民,由兵事向民事轉變的國政上穩步推進。

  即使很多武將和世家大族因為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心有不滿,但沒有人敢於試一試慕容垂的刀鋒利不利。

  燕國在慕容氏兄弟的治理下偃旗息鼓,不再向外擴張。

  符秦在符堅稱帝后,在漢人王猛的幫助下,也是以農事為主。

  代國則早一步就改了遊牧的風俗,以漢人的農耕為治國理念。

  一時之間,各國紛紛停止了互相征伐,天下一片太平景象。

  姜恬這邊也同樣如此。高句麗王高斯由那送回來的三千多漢家人口,讓姜恬有了更多的謀劃手段。

  原本金城寨裡像李豆子那樣的奴隸們,經過周信週一諾半年的訓練和飲食的調理,身體和精神狀態都有了很大改觀。而公平的對待和吃飽飯的待遇也讓他們對這些救命恩人有了足夠的忠誠之心。雖然不能引為心腹,但也不會隨意背叛。

  周信從他們當中挑出來兩百名訓練刻苦,為人忠厚的,安排他們回到山上給姜恬指派聽用。

  而高句麗王高斯由那邊送來的漢人,則先要在他這裡挑選甄別,再經過訓練改造,之後才會視情況安排他用。

  從金城寨到姜恬所在的山裡,最安全穩妥的路線是繞路十四部落聯盟的地盤,不讓遼東郡的劉詳知曉,悄悄的進行。

  但姜恬卻反其道而行,他讓馬闕通過趙衝劉誠帶話給劉詳,明確告訴說詳,漢四郡已經歸他所有,高句麗對遼東郡不再構成威脅,作為回報,和草原相連的山區歸草原所有,劉詳的人非經允許不得靠近。

  劉詳也識趣,回覆說只要遼西郡,也就是龍城那邊沒有命令,他就當什麼都不知道。

  姜恬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原因還是手中可用的力量有限,尤其是真正可靠的忠誠度足夠的力量實在是太少了。

  而山裡面燒石炭鍊鐵的爐子,隨著產量的擴大,早晚是遮蓋不住的。與其將來早晚被發現,還不如現在主動挑明瞭說。反正周圍的勢力,無論是龍城的慕容垂小舅子段勤還是遼東郡的劉詳,草原的十四部落聯盟。基於種種原因,姜恬明說了,他們反而不敢有所覬覦。

  山上的生產因為人員的增加,產量也在飛速的提高。有十四部落聯盟的糧食支持,姜恬可以安心的只抓生產,不再為吃穿分心。

  吃穿不愁,新到的兩百人自然也就安心聽從安排。從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奴隸到現在的生活,他們不會有任何多餘的想法。

  姜恬陳庸李大牛也像最開始的時候一樣,安排他們挖礦、訓練。只不過從當初的二十七人變成了二百零七人。

  石炭和鐵礦都是露天礦,開採技術要求不是很高,還沒遇到姜恬需要頭疼的技術難題。這讓姜恬心中暗道僥倖。

  十四部落聯盟因為又一年的豐收,糧食和牛羊都超出了他們目前能承受的極限。

  要不擴大牧場,要不想辦法降低糧食儲存成本。現在每家自己儲存的糧食,損耗太大了。作為遊牧民族的他們根本不懂怎麼樣能夠讓糧食儲存的更長久。

  馬闕為此特意回了一趟山裡,他對遊牧民族這一點也很是頭疼,看著因為他們儲存不當損耗的糧食,他的心頭都在滴血。

  三年耕方有一年之儲。可這些遊牧民族的儲糧方式,根本儲不住。

  對這一點,十四部落聯盟的首領們自己也覺得不像話,實在是太浪費了。萬一哪年鬧天災,還是要捱餓。

  他們想讓馬闕問問姜恬,要不要建一個大的儲糧的地方,或者建一座城也行,反正他們現在有人有糧,又有搬不走的耕地,建座城守著家當,也心安。

  儲糧的問題並不難解決,主要還是責任心的問題,世間通行的儲糧方法,別人能做到,遊牧民族也就能做到。

  姜恬讓馬闕回去把每家每戶應得的糧食自己拿回去保管,如果損耗過大,捱餓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公家的糧食,儘可能多的儲存起來,為災荒之年的到來提前做好準備。牛羊如果多,宰殺了曬成能夠長期保存的肉乾。

  馬闕見姜恬都一一做出了應對之策。猶豫著說出了他的想法。他覺得十四部落聯盟的首領們提議築城,不過是表忠心的一種方式。

  在姜恬的指導下,聯盟成立的這兩年,聯盟成員生活水平眼看著提高,大家的生活既然安定了,也學著漢人耕地種糧食了,那麼築城蓋房子定居下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從十四部落聯盟的角度來講,馬闕的說法沒問題。但從戰略的角度來講,姜恬覺得築城是件得不償失的事。

  十四部落聯盟畢竟是遊牧民族,他們最大的特點是飄忽不定,打起仗來戰略空間大,縱深長。而守城他們並不擅長。

  如果真的築了座城,那就相當於給在草原上任意馳騁的駿馬釘了一個栓馬樁。

  (六十八)政見不同

  再有戰事的時候,可操作空間將被大大壓縮。所以姜恬是不同意築城的,他把這個決定的原因和馬闕說的清清楚楚,並且讓他回去和十四部落聯盟的首領們說。現在安心的休養生息,安穩的日子過不了多久,無論燕國還是代國,早晚會對他們動手,所以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