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水摸魚睡懶覺 作品

第六百九十章 協約國處於劣勢?(第2頁)

  奧匈帝國不得不緊急停止調動,將大部分兵力調往東部,與俄國人作戰,或者對峙。

  戰爭的頭一個星期,奧匈帝國在波黑地區佈置的數十萬大軍中,除了已經發起進攻的十三個師,其餘部隊都開始了調動,只留了兩個師穩固地方。

  奧匈帝國的師編制更大些,十五個常備滿編師,加上一些輔助軍隊,約有三十萬人。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塞爾維亞全國動員後,湊出了四十萬人,人多,但是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上和奧匈帝國沒法比。

  這十五個師能用的有十三個,但是火炮標準是十五個師的標準,一個師有四十二門火炮。

  其中,二十四門為76.5毫米的8釐米野戰炮,8釐米野戰炮是他的名字。

  六門90毫米9釐米野戰炮(也可能是88毫米,我只找到戰爭後期的資料。)

  還有十二門104毫米的10釐米榴彈炮,另外,奧匈帝國還專門給他們配備了一個攻城炮團,三門305毫米攻城炮。

  這個火力,是塞爾維亞無法比擬的,但奧匈帝國在前期的戰爭中,表現的很差勁。

  究其根本,是大戰開始後,奧軍頻繁調動,特別是一些塞族或什麼其他族士兵佔據多數的部隊,皇帝要將他們換出來,送到與沙俄的戰場上。

  這造成了嚴重的混亂,以至於剛剛攻進塞爾維亞不久的奧匈帝國軍隊因為補給混亂,士氣低落,不得不後撤。

  好在,奧匈帝國不是一個人在行動,奧匈帝國撤退時,保加利亞的軍隊終於從塞爾維亞東部攻了進來,塞爾維亞不得不匆忙從北面調兵前往阻攔。

  直到二月中旬,奧匈帝國緩過勁兒了,約瑟夫一世下定決心先解決塞爾維亞,然後再集中全力同俄國人打一場。

  塔讀@告^在線免。費閱&讀!

  英法聯軍在兵力上獲得優勢後,也想將德國人趕走,至少將戰線推回德法邊界,以取得政治上的優勢。

  於是,英法聯軍成立北方集團軍,以法第十、第六集團軍和部分英軍為主,以霞飛為總指揮官,開始嘗試繞行德軍側翼,威脅德軍後路,逼迫其後撤。

  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德軍不可能發現不了,於是雙方在戰場北部你追我趕,直到英法聯軍突然察覺情況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