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水摸魚睡懶覺 作品

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裝衝突(九)


  十月十二日,趙爾豐率高原邊防軍和高原地方軍共三萬無五千餘人,向年曲麥前進。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隨軍行動的還有一萬多名“民夫”,這也是青帝國老傳統的,用平民充做後勤部隊。

  但是在高原上,即便是第七師也沒有底氣說不要這些“後勤隊”,不然真的會沒飯吃。

  連帶民夫總數近五萬人,趙爾豐想了想,打出了二十萬大軍的旗號,浩浩蕩蕩的向西推進。

  這是疑兵之計,更是恐嚇後藏等地區的親英勢力,不信?反正近五萬人往這兒一擺,誰能說是假的?

  你說不夠二十萬?人過十萬,扯地連天,近五萬人,雖然還達不到扯地連天的程度,但是放眼望去,一眼也望不到頭。

  人一過萬,無邊無沿,看不到盡頭的人潮,足夠嚇住那些牆頭草勢力了。

  且,也能給英國人施加巨大壓力,迫使其增兵。

  沒錯,迫使英國人增兵,這就是趙爾豐的目的。

  趙爾豐的補給困難,要從三鎮一路用船運往山城或者成都,再換成大車,運往川邊。

  等到大車也無法通過了,就要靠馬隊,甚至人挑肩扛,翻過陡峭的雪山,進入高原腹地後,才有牛馬車可以用。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這一路上路途艱險,運到高原上,一發子彈的運費都比子彈的造價貴上三成。

  但是英國人就有好嗎?

  趙爾豐雖然軍隊人數多,但是好歹受到高原人的支持,至少糧食能暫時使用高原上的糧食。

  英國人呢?還在修路,但是那條路支撐一個師已經筋疲力盡了,再增兵,就要陷入後勤困難了。

  英國人若是不增兵,趙爾豐就要用全線出擊的戰術,憑藉兵力優勢,讓其顧此失彼。

  他手裡的軍隊又不是裝備落後的農奴兵,甚至比英印軍的裝備要好。

  至少第七師到來後,高原邊防軍75毫米口徑大炮的數量來到了42門,比英印軍裝備的大炮都多。

  且,1907年,英俄協定簽訂,大英帝國印度事務大臣約翰·莫萊出於削減開支的角度,要求減少印度的軍事預算。

  所以自此時起,英印軍就停止了擴張,更沒有進行換裝武器等,裝備的火炮還是架退炮,數量也不多。

  且,大炮只由英國人進行操縱,印度人沒有進行過現代化、機械化、大規模進攻等訓練。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但,也不是毫無威脅。

  英印軍作為英國正式軍隊的一部分(殖民軍在英國內部也是正式軍隊),參加了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戰鬥。

  雖然這些戰鬥都是一些低烈度,低技術,小規模的戰鬥,但也是戰鬥經驗不是?

  所以,英印軍稱得上經驗豐富。

  且,此時的英印軍不是後面的印軍,加入英印軍中的印度人,除了郭爾喀僱傭兵這種有著僱傭兵傳統的人,就是想改變命運的人。

  眾所周知,印度有著封建宗教等級制度——種姓制度。

  今天不是說種姓制度的劣根性,而是說它在此時為數不多的優點——團結。

  英印軍是有種姓兵團的,不是說高低種姓,而是以某一個地方為標準,招募當地人,組成軍隊。

  這些軍隊,大部分由中高種姓組成,例如婆羅門、剎帝利以及少數吠舍。

  在當時,“戰士”這個職業還是一種榮譽,高種姓並不排斥,甚至熱衷於參與英印軍,外出作戰。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