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大喬小喬 作品

第420章 財政大窟窿,計劃對棒子動手


  在商討完成第一個五百天計劃之後。

  糜竺與各位文淵閣討論了一下細節,確保計劃能夠順利進行。

  否則只是空講計劃,不能落實。

  也是白費力氣。

  “對了,我們的財政收入有多少錢?”糜竺問道。

  掌管財政大權的田豐再次站了起來:

  “上一年的財政收入有三十七億錢。”

  此言一出,文淵閣的眾多臣子們都驚呆了。

  “竟然多達三十七億錢啊!”

  “怎麼感覺比靈帝在位時候的朝廷都要多!”

  “好啊!問你就是沒有錢,誰知道背後默默私下藏了這麼多的錢!”

  “每次問要工程款都不給,不知道是貪墨了多少!”

  “甚至要削弱我們的薪俸!”

  大家嚷嚷了起來。

  平日裡面田豐總是摳摳搜搜的。

  問個具體數字都不肯說。

  如果不是糜竺詢問的話,大夥相信田豐會將這些信息帶到棺材裡面去。

  “不到四十億錢嗎?”

  糜竺聽到這個數字後,在心中快速地換算了一下。

  按照按漢武帝在位時候約三千六百萬人口,720萬戶來算的話。

  什麼田租、口賦、算賦、畝產上繳等等。

  換算一下。

  一戶一年交46+360+600+300=約1300錢。

  再乘以萬戶數,就是總計九十三億錢。

  按照125:1,折算後是七千四百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只能是勉強估算,並不精準。

  實際上古代王朝的稅收體系還是很複雜的。

  官府收上來的以糧食為主、用各種錦布來折算、徭役等,最後的銅錢、銀兩不多。

  比如最窮困的明朝,張居正改革的時候,國庫盈餘有四百萬兩銀子。

  宋朝稅收一年有錢一億六千多萬貫,按1:1000來折算,就是一億六千萬兩銀子。

  這就不代表明朝只有四百萬兩的真錢。

  官員的俸祿是以糧食的“石”為單位放發的,統計指標也應該是以糧食來衡量。

  每個朝代糧食價格不一。

  甚至於銅錢與銀兩的折算比率都不一樣。

  看個大概就行了。

  “在我治理的域下,沒有什麼人頭稅、徭役、口賦、‘單身稅’等等。”

  “只有商業稅與田稅,而且經過四年的耕耘,稅收有三十七億也勉強合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