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沫沫 作品

第35章 遠交近攻 尋找勝機

在朱棣調動兵馬準備南下硬鋼唐軍的時候,李靖的兵馬已經出現在河北平原。

李靖的用兵風格正奇兼備,既能指揮大軍正面對陣,也能率領騎兵千里突襲,

歷史上攻打草原的時候,李靖便是冒著風雪率領數千精銳千里突襲,最終一舉滅國。

只要讓李靖抓到戰機,他駕馭騎兵突襲的迅勐絕對在許多以騎兵著稱的名將之上。

在李唐越過太行山之後,李靖就率領騎兵奔馳,毫不客氣的突進到冉魏的國境內,繞了一個弧線來到了明軍的東側。

也多虧廉頗謹慎小心,在大軍周邊的各處城池道路設有軍堡,

數十軍堡相連,能一直延伸到明軍主力大營。可以有效防備敵軍突襲。

李靖在發現這點後,沒有輕舉妄動,留下了一半兵馬看住東面,然後又親自率兵轉而向北,在短短十餘日之中,奪下了明軍北面的十幾座城池。

到了這時候,李牧和廉頗所率領的大軍,就在這遼闊的河北平原被三面包圍。

在這個過程中,李牧不是沒有進行反擊,他親自率軍進行短距離的突襲,想要撕裂敵軍的包圍圈。

最後的結果,都以失望而告終。 

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明軍面臨的形勢太惡劣了。

明軍正面是李績和冉閔,後面是李靖,東面倒是有空間,但若是向東進攻,除了拉長明軍的戰線之外沒有一點用處。

再加上糧道被斷,數十萬大軍硬是被困在平原之上,防守是坐以待斃,突圍則是立刻崩潰。

此時李牧廉頗所面臨的情況,倒是和歷史上長平之戰的趙軍十分相似。

當然,他們短時間內還擁有極強的戰鬥力,唐軍也不敢逼迫的太緊。

對唐軍有利的情況,便是李牧廉頗所部被困在原地,因為糧草斷絕而崩潰,比較一般的情況,是李牧廉頗決死突圍。

這樣的話,明軍還能逃出去少量精銳,但大部分兵馬會被殲滅。

還有一個最有的情況,則是李牧廉頗直接率領大軍投降……不過這是不可能的,李牧廉頗兩人就算是戰死沙場,也不會當一個降將。

河北的戰局已經非常明顯。

大夏的軍情司甚至還打探到,冉魏不少文武有著歸附李唐的打算,畢竟冉閔在歷史上可算不上什麼明君。

他更像是一位以勇武著稱的絕世勐將,治國理政十分粗暴。

這樣的性格,冉閔除了能得到一些軍隊將校的支持外,很多臣子對他可沒有那麼忠心。

歷史上冉閔戰敗後冉魏有不少人殉國,那是因為攻滅冉魏的是慕容鮮卑,胡人殘暴,不得民心。

而現在拉攏他們的可是唐軍。

李世民的天可汗、貞觀天子的名聲在整個神州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樣的英主明君,值得所有人為之效命。

……

河北的情況,王景在濟南坐鎮的時候一直在關注。

在他看來,明軍被三面合圍,已經沒有翻身的餘地了,若是李牧廉頗足夠狠辣,現在就該果斷帶著少量精銳突圍,直接放棄河北返回幽州。

有他們兩個天境強者護持,就算是李靖也不好追的太緊。

這樣的話,明軍固然折損了數十萬精銳還丟失了河北,但能讓李牧廉頗等大將返回,就能保住幽州的基本盤。

不過這樣的決斷,不是什麼人能做出來的。

那數十萬精銳可是明軍的核心主力,一旦放棄,明軍就直接殘廢,等唐軍再次北上,明軍很難有還手之力。

“唐軍這次便宜佔大了!半個中原換成河北和幽州,若是能把這些地盤消化,國力能暴增一倍,還能徹底打開向四方擴展的枷鎖!”

王景翻看著軍報,暗自感慨。

不過,王景心中並沒有嫉妒對方,就算時間倒退,他還是會做出一樣的決定,用飛舟來換取李唐在中原地區的讓步。

李唐得到河北幽州能壯大一倍,大夏王朝兼併中原,得到的好處更大。

王景甚至能借此踏入摘取天帝業位的最後臺階。

這世上誰都不是傻子,李世民身邊還有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名臣輔左,他們的決定也是權衡了利弊之後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