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沫沫 作品

第78章 龍戰於野 君臣不密

“虞相所言極是,朱元章的使者已經在臨安等候多時了,我們既然決定和大明結盟,在旁枝末節的地方就不要過於計較!”

“眼下最要緊的,便是出兵北上,和明軍一起抵擋夏軍的攻勢!只有擋住了夏軍,我們和明軍才能鞏固疆域……”

南宋的另外一個丞相趙鼎緊跟著說道。

朱元章早就派來了使者,不過南宋方面沒有明軍那麼果斷,

雖然有虞允文、韓世忠的勸說,要立刻北上和明軍聯手。

但朝中的眾多官吏,一直有些雜音,有些人想著讓明軍先在前面頂著,讓明軍和夏軍相互消耗,等到夏軍兵鋒疲軟,南宋再出兵北上收割戰場。

明眼人,如虞允文、韓世忠、趙鼎都能看出這個辦法非常不妥,眼下大明和南宋是唇亡齒寒,兩家唯有真心合力的聯手,才能擋住夏軍的進攻。

若是在聯手的時候,雙方心中還存在什麼算計陰謀,導致兩家各自留下一部分力量防備盟友,那麼此戰的勝算就極小。

只可惜,虞允文、韓世忠和趙鼎三人在南宋王朝威望甚高,卻達不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趙昚也不是對丞相言聽計從的劉禪,他有自己的想法。

此時聽到虞允文和趙鼎的話。 

趙昚面上不免浮現出一絲尷尬,因為正是他的猶豫,南宋方面才沒有做出出兵的計劃。

此時的南宋,和大明已經暗中商議好了結盟,只有一些細節,比如宋軍北上之後,大軍該如何指揮,該不該聽從明軍主將的命令等問題。

這些問題,看似是細節,實際上對於大明和南宋兩方來說,也比較重要。畢竟在戰場上,什麼事情都能發生。

如果南宋方面答應,北上出兵的時候聽從明軍的指揮,那麼遇到某些需要斷後的情況,明軍主將自己撤退,讓南宋兵馬在後面斷後,導致宋軍損失慘重。

那這個損失算誰的?

趙昚也知道,在大夏建立王朝,橫掃鎮江、江東之地後,早晚會對大明和南宋出手,但他身為宋皇,總不能犧牲自家的利益,來成全大明吧?

只要是成熟的君主,在這方面肯定要多計較一些,或許,唯有始皇帝、漢武、唐宗這些頂尖明君,才有魄力和決斷,不計較一時半會的得失。

也有承擔自家勢力折損的底氣。

趙昚從小被抱養,雖然不乏開闊進取的銳氣,但小時候的經歷造成了他內心深處的謹慎。尤其是遇到重大問題的時候,他的謹慎便不由自主的出現。

殿內,李綱和孟拱等人垂手而立,其中孟拱身為武將,在這種場合不方面說話,而李綱身為主戰派的重要人物,當然同意虞允文和趙鼎的話。

不過他除了是主戰派之外,還是典型的帝黨,

看到趙昚有些尷尬,他微微皺眉,沉聲說道:“陛下也有自己的考慮,和大明結盟固然有必要,但也決不能為了北上援助明軍,而讓我軍損失慘重!”

“萬一明軍戰敗,我們也要有自保的力量!”

在他說話的時候。

虞允文和趙鼎都靜靜的聽著,對李綱很是尊重,畢竟李綱在北宋的時候,便是天下聞名的名臣,還主持東京保衛抵抗金軍。

南宋初期一力排斥議和,整頓軍務,革新政治,只可惜他的想法和投降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趙構截然相反,最後遭到了罷免。

這種名聲極大,有震主之嫌的名臣,南宋王朝中也只有趙昚能夠任用。

在歷史上,也正是趙昚追封李綱,冊封他為隴西郡開國公,諡號忠肅,

李綱在知道自己在歷史的結果後,他這種對死後名聲十分在意的文臣,自然對趙昚十分的感激。

所以,他就成了南宋王朝的帝黨中堅。

當然他剛才這話,也不完全是為趙昚開脫,這也是他心中真實的想法,大宋王朝自己也要發展,也要軍隊鎮守四方。

若是為了大明而出動全力,一旦戰敗,那大宋頃刻間便土崩瓦解。這個代價,誰能承受?

“兩位愛卿說的有道理,李公也是為大宋考慮……不過眼下的確到了必須做決定的時候!”